近年,高校创新创业是一个热门话题。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只有1%左右。创业能教吗?创新创业教育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4月24日,由《光明日报》、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主办,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两岸高校创新创业之问”论坛在浙江创意园举行。两岸高校专家、教育者们汇集“创业型”城市温州,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观点的碰撞,为推进创业型高校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以及加强两岸之间创新创业互动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真实发生创业马陆亭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教室主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使命担当》 我们创新创业教育是真的让他发生创业,还是培养一种意识或者精神?真实发生创业当然很好,我们愿意学生都去尝试。但是,我们学生在这个时期可能创业要素还不完全具备。但我们有岗位创新,每一个岗位都是可以创新的,如果你在这个岗位上仅仅满足把目前的工作做好,你不可能做出很好的工作。也许我们到固定的工作岗位上没有创业,但是当我们进入到一定程度,我们可能就会去创业。因为我们有了积累,就算没有积累,没有走向自己的创业,但是我们在岗位上也可能做得更好,因为我们能找出新的增长点。 |
|
创造环境让学生做“白日梦”李清吟台湾东南科技大学校长 《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作法与案例分享》 创新创业,首先一定是老师的问题,要改革学生更要改革老师;其次是你如何去创新自己的教学,如果还是用原来的传统教学,我保证出来的学生还是传统的学生;再者课程全部要进行调整,而不是只在教室里,你的教学场域可以是校内还可以是校外。有时候可以让学生做白日梦,这是最好的,让他想事情。还有我们要提供实际的场域给他们,让他的东西更精致和商品化。训练到某种程度,学校的创新创业育成中心就可以发挥作用了,通过一定机制真正帮助他们,例如帮助做创业的贷款等。的增长点。 |
|
从两岸“差异”中寻求合作共赢何向荣教育部高校创指委副主任、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反思两岸差异 论道合作共赢——两岸高校创新创业之问》 创新创业已成为全球的共识、时代的精神。“四问”两岸差异,提出如何更好合作共赢。即一问两岸经贸文化教育交流的差异;二问两岸高校主体创新创业的差异;三问两岸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差异;四问如何从差异中实现合作共赢。我认为,大部分地区不缺土地、钱、理念和人,但缺特色学校、好的办学模式和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台湾地区国际化进程起步较早, 开放度较高, 特别是在招生、转学、聘请外籍教师、学历对等、学位授予等方面早已和国际接轨;大陆地区创业正在进行转型,草根型创业向创新型创业转型,创业主体由工人农民向大学生转变。教育进入新常态,两岸教育交流明显加深。两岸高校共同培育创意创客文化,实现创新、创业、创意、创客 “四创”融合发展,促进高校“四创”与社会“四创”(创业型经济、创业型城市、创业型人才、创业型高校)生态互动。 |
|
解读我们所承担的核心使命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兼《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点评小结 嘉宾们的发言和互动,我个人觉得相当精彩,大家围绕着创新创业能不能做、谁来做、如何做这三个问题各抒己见,有些观点非常具有启发意义。我们高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我们所承担的核心使命,或者说我们所承担的核心任务到底是什么?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训练创造能力、形成创新创业文化,这是我的一点体会和认识。 |
|
创新教育不再只是一门课俞仲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会长、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有一个非常强烈而清晰的信号,那就是伴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职教育必须全方位培养具有创新思维、掌握互联网三大技术、充满创新激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新任务……创新教育不再只是一门课,也不是可实行、可不实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而是高职院校必备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 |
|
文化产业化or产业文化化?张慧文台湾大华科技大学副校长 《文创产业的创业者》 我在温州两次听到这句话: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文创产业到目前为止都是用中小企业的精神在经营,所以我认为当下文化创业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年轻人选择这个产业是非常好的。既然选择这个产业创业,有什么创业者的特质呢?第一是认识自己;第二是开放的心胸;第三是热情。是文化产业化还是产业文化化?所谓的文化产业化是想把文化做成产业,这件事情是非常有难度的。现在我们的目标是把产业植入文化因素之后作为产业文化化的部分,这是具体可行的方法。 |
|
创业教育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杨芳中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主任、中国高教创新创业教育学会秘书长 《高校创业教育深化发展的思考》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什么?应该是组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创业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应该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应该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我的观点是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他们,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他们。在工作中,创业教育应该把握住工作力度,特别是在当下更应该有清晰的意识,服务的广度和推进的进度。 |
|
让每个学生都接受创新创业的种子许文川台湾中华大学创新育成中心资深经理 《高校推动创新创业运营策略——以中华大学为例》 我们希望学生在大学里面模拟创业失败,不希望出了校园以后才发现创业失败,所以广泛让他们在校园里做。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创新创业的种子,我们针对每个苗有苗圃,然后找到好的种子和苗进行培育。最后才有所谓的结果收成。我们很想跟大家分享校园内建立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看,政府、业界、学校和校友资源。苗圃里有创新创业交流平台,有技术运用平台,有外部资源整合平台。四个平台架构下,把业界资源创业数据库和大学创业育成数据库整合起来,然后把学校资源拉进来。 |
时间 | 内容 | 主讲人 | 主持人 |
---|---|---|---|
14:00-14:40 |
嘉宾致辞 |
徐育斐 任海杭 郑建海 苏爱萍 刘伟 |
贺星岳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
揭牌仪式: |
马陆亭 何向荣 |
||
14:40-15:50 |
嘉宾主题演讲: |
马陆亭 李清吟 何向荣 |
|
互动环节: |
主题演讲嘉宾与与会专家、学者互动交流 |
||
点评小结 |
王小梅 |
||
15:50-16:05 |
茶歇 |
||
16:05-17:30 |
嘉宾主题演讲: |
俞仲文 张慧文 杨芳 许文川 |
贺星岳 |
互动环节: |
主题演讲嘉宾与与会专家、学者互动交流 |
||
会议总结 |
贺星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