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苍南浙江海西经济发展“先锋者”

2016年04月29日 15:26:00来源:联合报
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春日里的浙江苍南日月潭农庄,是一片花的海洋。扬鞭骑马,畅游花海,果园采摘,农庄生活体验......,即便是工作日,农庄里依然有着不少来自温州,甚至福建的踏青人潮。在这其中,拍摄婚纱照的美丽新娘也成为农庄的别样风景。

    在苍南的县中心区,温州市台协会原会长许灿欣投资的大顺发商业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建筑工人的敲击声,机器轰隆声伴随着阵阵热浪向外散开,预计未来两月商业中心的主体建筑就将结顶。

    苍南县灵溪镇东端是一大片湿地。摊开规划图,这片接近三平方公里的区域将变身浓缩版的小台湾,里面的花草树木,不仅全部按照台湾的景观栽种,还将融入大量闽南风情、妈祖文化景观。这片区功能变量名称为苍南台商小镇,是浙江省诸多特色小镇中,唯一的台湾特色小镇。

    从医疗卫生,幼儿教育到休闲购物,养老养生,短短数年间,苍南这个浙江省最南端的县城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元素。而在苍南县对台经贸合作服务中心副主任林士任看来,再过三至五年时间,苍南的地方产业结构会出现显著区别于周边县、市的差异性,带有融合台湾元素的苍南特色。

    对台交流热络 拥有三大国家级平台

    温州市苍南县,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处,是浙江省距离台湾海上距离最近的县。在台湾,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这样的世界级大港熟悉的人也许不太多,可是苍南的霞关港,虽然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港口,可台湾的渔民们一定不陌生。紧邻福建的苍南同属闽南文化,全县闽南语人口70多万,这也使得苍南成为温州各区县中与台湾文化交流最密切的地区。

    两岸(苍南)杨府侯王信俗文化交流、浙台(苍南)妈祖文化节、浙台(苍南)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四年时间,苍南举办了20多场较大规模的交流活动,密切文化交流让台湾民众认识了这座浙江南部县城,也助推了两地经贸合作。如今,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级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霞关港获批国家级对台贸易试点口岸,作为目标的四个国家级平台,苍南已经获批三个,目前正争取获批国家级(苍南)台商投资区。

    融入海西 农业民生领域台味浓

    与浙江北部地区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不同,苍南有自己的考虑。相比长三角经济圈,融入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即海西经济区)是苍南更好的选择。

    大陆2009年推出海西经济区战略,辐射海峡西岸的福建和江西、浙江、广东等部分地区。苍南抓住这一机遇,于2011年设立了浙江省内首个浙台经贸合作区,并以此推动苍南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和浙江“海西”建设的先行区。

    从多年前入职浙台(苍南)经贸合作服务中心至今,林士任经历了苍南对台经贸合作从无到有,从贫乏到热络的全过程。在他看来,苍南与台湾的热络得益于明确的目标,政府的强力推动以及苍南自身的良好基础。

    从东莞与昆山为代表的珠三角、长三角到海西与内陆,台商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晰;地理上,苍南霞关港与台湾基隆港仅相隔120海里,是浙江省离台湾最近的港口;苍南与与台湾同属闽南语系,文化同源、习俗相近。且苍南三次产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民间资本雄厚、市场经济意识较浓,与台湾开展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的前景被看好。

    如今,休闲农业是苍南与台湾合作最先结出的硕果。台商吕如仙创办的日月潭农庄不仅成为浙江省内的知名景点,其现代精致农业的管理方式还启动当地种植业的活力,带动了不少农业项目。而在医疗、养老、幼儿教育等领域,苍南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元素。林士任说,和台湾之间的合作,不局限在资金,还在理念、技术和管理上的合作,把苍南本地情况和台湾优势产业相结合,比如农业以及民生项目,用台湾先进管理理念、浙商回归的资金、加上本地在土地流转和种植管理上的经验,以三者融合的模式进行合作,提升传统产业。

    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助推苍南快速前行

    在交流合作快速发展的同时,林士任也并不讳言苍南仍有不少领域需要提升和努力。比如工业,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工业的支撑,而苍南在引进台资工业项目的部分并不太理想。而在货贸的部分,虽然有霞关港这一优势,但货贸成本还有提升空间。货贸更顺畅,成本更低才能促进台湾商品在苍南的销售。

    对于苍南和台湾未来的交流合作,林士任信心满满,而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花落温州,更将助益苍南以“先锋者”的姿态,跑在浙江省海西经济发展的最前沿。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编辑: 王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