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环保】温州全面启动垃圾分类 培育文明新风尚

2015年12月19日 10:02:00来源:中国文明网
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10月16日,《温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2016年)》正式出台,这标志着温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有了顶层设计。该方案根据温州市城区生活垃圾成分特点,按照大类粗分、简便易行的原则,将日常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并在中小学校、幼儿园以及有处理条件(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等先行开展“厨余垃圾”细分类。此外,温州市对餐饮垃圾、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将实施专项收集处置。

    10月16日,《温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2016年)》正式出台,这标志着温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有了顶层设计。该方案根据温州市城区生活垃圾成分特点,按照大类粗分、简便易行的原则,将日常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并在中小学校、幼儿园以及有处理条件(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等先行开展“厨余垃圾”细分类。此外,温州市对餐饮垃圾、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将实施专项收集处置。

    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全面启动,市直机关带头,社区响应,学校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始成为温州市民生活的“必修课”。

    机关和单位

    “埋头”学垃圾分类

    单位食堂的厨余垃圾交给谁来收运?办公室里看过的废报纸、用完的打印机墨盒,随手扔还是先分类?日前,温州市城管与执法局联合市机关事务局召开“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请来垃圾分类专家,现场教“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如何分类生活垃圾。

    专家讲解完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分类方法后,还要求各单位将分类垃圾桶摆放点明显位置,设置温馨提示牌,确保到今年年底前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分类知识知晓率达到100%。

    此外,温州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的厨房也要严把关,厨余垃圾再也不能想丢就丢,想给谁收就让谁来收了。按照规定,单位食堂的厨余垃圾必须交由正规的收运企业进行回收利用,将厨余垃圾跟其他生活垃圾区分开来。

    社区

    宣传、实践同步进行 

    11月20日下午,瓯海区召开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会,明确各相关部门单位、镇街和社区干部的职责。随后,景山街道繁荣社区作为温州市五个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之一,率先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繁荣社区工作人员陈苏媚告诉记者,街道为社区居民准备了1138个分类垃圾桶,截至昨天已经有600多户家庭来社区领取新的生活垃圾分类专用垃圾桶和垃圾袋。 

    繁荣社区居民家里分类好的生活垃圾,出了家门可以投放到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中。因为有害垃圾量比较少,因此代表有害垃圾的红色垃圾桶只在社区4个角落各放置了1只。“分类垃圾桶已经摆好了,我们现在的工作任务是宣传和发动。”陈苏媚说,通过几天的观察,她发现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很支持,特别是一些常去外地旅游的家庭,看到国外和国内其他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做得好,对温州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期待也很迫切。

    校园

    垃圾分类的理念在传播、在践行

    七都小学:学生们动手实践生态循环链

    七都小学在各部门的支持下把七都板桥村的垃圾分类成功模式引入学校,开设了“垃圾分类”实践课程,聘请了鹿城区环保志愿者服务大队的成员为课程导师。学校还成立了“探索自然”社团,开辟了“蚓食生态研究实践基地”和“生态循环种植基地”。每个班级都开展了“垃圾分类三个一”的活动,即:一期主题黑板报;一节垃圾分类主题班队课;一个垃圾分类实践角。通过教育和实践操作,学生们改变以前把所有的垃圾扔一个垃圾桶的方式,能对自己要投放的垃圾进行分类,根据学校配备的“厨余垃圾、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三类垃圾桶进行投放,长期以往,以至变成一种习惯。

    七都小学“探索自然”社团的学生们利用厨余垃圾进行堆肥,把所堆的肥料作为蚯蚓的养殖土,再把蚯蚓排泄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来灌溉种植基地,一条生态循环链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直观显现。一茬茬、一株株等待丰收的绿油油的蔬菜,让所有参与垃圾分类的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垃圾分类的意义。

    温州市第一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从娃娃抓起

(孩子们通过做游戏,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

    2015年12月15日,温州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温州市第一幼儿园站前园区,为孩子们开展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活动。

    “我们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其实,垃圾宝宝也有自己的家,那他们是怎么回家的呢?” 温州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用活泼、生动的话语为孩子们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工作人员寓教于乐,通过让孩子们看漫画、唱童谣、做游戏等方式,让他们知晓了垃圾分类的的基本知识。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可回收垃圾兑换积分

(大学生们用回收垃圾领兑换生活用品)

    在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生活垃圾分类早在6年前就已经开始实施。如今,学校每幢宿舍楼下都有一个可回收垃圾桶和积分换礼展台,学生们会将日常生活中收集的可回收垃圾交给宿舍管理员,领取积分后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

    学校后勤管理处的章国道老师介绍,6年前学校刚成立没多久,他们就发现学生手中有不少生活垃圾属于可回收资源,特别是他们看过的旧报纸,用过的书籍和参考资料,还有包装快递物品的纸板箱,饮料喝完的易拉罐等。“这些垃圾都扔了既可惜又增加垃圾量,所以我们就萌发想法,鼓励他们对垃圾进行分类。”学校坚持了6年时间让学生学会生活垃圾分类,也让学生从中懂得了节约和环保。给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种态度和习惯。

    乡村

    一场“变革”正在悄然兴起

    七都板桥村:短短半月垃圾分类蔚然成风

(分类垃圾桶被分发到家家户户)

    板桥村,温州七都岛西面的一个临近瓯江的村子,如今,正悄然兴起一场“变革”——自9月起,全村实行垃圾分类。仅用短短半个月时间,全村450多户家庭都能按规矩分类投放垃圾。村子道路十分干净,地上看不到一点垃圾,村舍整洁,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醒目的分类垃圾桶,并套上了专用垃圾袋。

    自从村里实施垃圾分类后,每天早上7点不到,板桥村的环卫工人黄庆松就开始上门收垃圾,他挨家挨户翻开每家门前的垃圾桶,查看有没有投放不对的垃圾,并将垃圾分类收入专门的回收车内。虽然家里垃圾不多,但61岁的村民胡兰叶老人分得很仔细。老人说:“垃圾袋是村里定期发的,这样方便不少。”如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每天收一次,可回收垃圾一周收一次,按市场价收购,不但环保,也免去了不少麻烦。

    板桥村支书记吴隆舜介绍,除了给每家每户配备分类垃圾桶,他们每个星期还会将可降解生活垃圾分类袋分发到每户家庭,这种淀粉基可降解生活垃圾分类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使用,不然它就会自动降解,所以他们每次都只发放一星期的使用量。另外,村里还建了一座厨余垃圾消纳场,每天的厨余垃圾会运来发酵,做成有机肥。

    苍南县八亩后村:垃圾分类用上神器

    

(八亩后村的可回收垃圾智能分类设备)

    在苍南县桥墩镇五凤社区八亩后村的村民中心,有一台可回收垃圾智能分类设备,村民将可回收的垃圾投入垃圾箱内,还能获得积分奖励,到小卖部兑换礼品。该设备是该村垃圾减量化措施中的一项,自今年7月份以来,该村的日均生活垃圾减了将近三分之一。

    这台可回收垃圾智能分类设备分为两个部分,一为智能分类系统,二为垃圾箱。村民在投放垃圾时,屏幕上显示‘塑料、玻璃、金属、纸张’等6个选项,根据可回收垃圾的种类点击屏幕,再插入一张每户专用卡,机器就会自动打印出一张条码,村民将这张条码贴在可回收的垃圾上,再将垃圾投入旁边的垃圾箱内。保洁员回收垃圾时根据垃圾上的条码就能知道这件垃圾是谁丢的,并根据垃圾的种类兑换成积分,存入村民的专用卡上,村民可凭积分去村里指定的小卖部兑换日用品。

    从今年6月份开始,八亩后村成为五凤社区垃圾减量的试点村,对村里每日产生的数百公斤生活垃圾进行分类。“除了可回收垃圾外,我们给中心村170户村民都配备了一个垃圾桶,用于盛放厨余垃圾,每天下午5时,村里的保洁员会上门回收,将收来的厨余垃圾运至村里的垃圾减量站,将厨余垃圾转换成肥料,用于农耕。分类回收垃圾和这些厨余垃圾量目前已占全村生活垃圾的三分之一”。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编辑: 王思思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