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经济提速需要创新和“工匠精神”

2017年04月19日 18:43:00 来源:温州网-温州商报 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在日前举行的创丰资本·2016温州经济十大年度人物、2016十大在外风云温商颁奖典礼现场,23位获奖嘉宾与温州市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谢浩,温州大学教授张一力,中国新农委副会长、创丰资本董事合伙人卢明昌,温州商学院副校长陈坤党等专家学者展开对话
AA

在日前举行的创丰资本·2016温州经济十大年度人物、2016十大在外风云温商颁奖典礼现场,23位获奖嘉宾与温州市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谢浩,温州大学教授张一力,中国新农委副会长、创丰资本董事合伙人卢明昌,温州商学院副校长陈坤党等专家学者展开对话,畅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时期的投资机遇以及温州城市的提升与发展等方面的观点。

创新转型、工匠精神、坚持主业、提振信心……对话当中,嘉宾和学者们频频提及这些词汇。他们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创新则是不断推陈出新,这恰恰是温州经济实现赶超发展的核心。

主持人(温州市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知名学者 谢浩):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提出了“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新能源”五大革新,而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则对此提出了“除了新技术,其他都是胡说八道”的观点。在新的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不确定的状态,温州经济该如何找到自己的转型出路?

新零售需以技术创新为支撑

黄卓仁(利和集团董事局主席):在新的零售模式下,以马云为代表的互联网销售模式不会一直保持一家独大的状态。未来零售业的发展,必须以快速的线上渠道结合优秀的线下门店,并以自主品牌为发展导向,把精品店、专营店作为品牌销售的网点布局,突出每个环节的客户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打赢新时代的“零售战争”。

王先成(金诚信集团董事长):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突破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命门所在。在当下,我认为温州企业在发展和转型上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人才问题,二是诚信问题,其中人才正是实现技术进步最主要的动力。

对于我们这样的资源型企业来说,资源本身是国家的财富,经济社会的发展首要的依靠就是基础的资源储备。而将这些埋在土里的“宝藏 ”变成高附加值的新材料,就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

黄秀庄(珂卡芙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两位大佬观点的内在的理念应该是融合的而不是对立的。马云提出的五大革新离不开颠覆性的技术变革,有了这些变革,新零售能够在云服务、虚拟现实等对应的技术领域形成突破,并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新能源的开发对高污染的企业能源变革起到重要作用;新金融则为新技术发展提供了支持。

对于制造业来说,智能制造、物联网信息采集、个性化私人订制等技术带来了全新的“工业4.0”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新技术也离不开思维的创新,只有打造出好的投资环境,通过好的环境来达到筑巢引凤的目的。引进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才是为温州带来颠覆性改变的重点。

陈荣荣(浙江基尼垭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传统的街边店零售开始,经过商场,再从商场转向购物中心。年轻人的购物心理在改变,我们的定位正是18到35岁的青年群体,所以我们的零售方式要跟着不断转变。温州人的传统商业模式需要改革,需要创新,尤其是作为新生代的温州企业家,如果不改革不创新,是走不出现在的困境。

从贴牌到做品牌,再到私人订制,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不同的销售模式和渠道,门店注重客户体验,而网络则重在品牌宣传推广。温州是时尚潮都,希望在温州能够打造特色的时尚平台,走出中国,走出世界。

林学凑(奥光动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时代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快,任何事情都具有不确定性,而创新与精细则是非常重要的两点内容。

拿精细来说,中国制造原先走的是粗放路线,并因此形成了制造业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管理体制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重拾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把产品的品质做到极致。而在创新方面,我们不但要做到产品创新、渠道创新以及管理能力创新,更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将低端制造进行剥离和淘汰,融入新的文化理念和科技元素,通过对接资本渠道和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形成新的战略格局,以此来推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主持人(温州大学教授、CCG全球温商研究中心主任张一力):我从事温商研究多年,接触过许多在外创业的温商,他们或多或少有着对实业尤其制造业的困惑,也有人面临接班传承难题。你们觉得做实业还有前途吗?温商从事实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在哪里?温商企业又该如何走向工业4.0和智能制造2025?

坚持创新和“工匠精神”,实体产业永不落后

黄瑞东(浙江飘蕾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只要有消费者的地方,就会有实体产业的存在,实体产业是消费行为的“服务者”。现在,社会发展促使整体的消费习惯不断变化,企业需要针对这些变化,进行消费数据采集,“对症下药”。所以,不管是“互联网+”还是智能制造,都需要在制造业的内部进行转型升级,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消费者,更好地为消费者做出更好的产品。

作为温商,我认为要具备两种意识:一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创新意识;二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只要有这样的发展理念,我们的实体产业就永远不会落后。

林琪(上海荣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通过金融贷款、地产投资等方式,让很多温州人赚到了“快钱”,也让他们的心态逐渐变得浮躁,失去了本土实体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先机。目前,温州的实体经济正处于二次起步的状态,通过对时尚产业的独特解读,结合创新发展思维,我们的本土企业正在从原本浮躁的状态中重新“静下心来”,坚持简单务实和合作共赢的理念,进行融合发展。未来,智能化发展道路将成为主旋律,而温商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找准真正适合自身企业的发展定位和新模式。

王道德(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印刷是配套型产业,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最“贴心”的内容。一直以来,如何满足客户的市场需求,都是我们企业的发展重点。通过包装印刷这样的形式,配合客户展现目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在以客户需求来提升公司标准的基础上,技术创新成了我们自己的产品“砝码”,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从研发角度,定向打造客户需要的产品形象。

李怡剑(温州瓯浦轻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坚持以科技为中心进行发展,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高于行业标准的条件要求自己,通过构筑行业大数据库来促进行业整体升级……做到这些,哪怕面临千沟万壑,实业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如今我的企业将“以订单为中心,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销售”转变为“以科技与创新为中心,一手抓人力资源,一手抓金融资源”,打造智造型企业,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进行融合,形成2.5产业,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韩剑(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瑞明已坚持了20多年,两年前从父亲手中接过交接棒,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在带领企业前行的这段时间,我一直秉承父亲“先做人,再做事”的原则,同时也结合新发展时期进行创新。接班后我提出新的愿景,肩负对家庭及企业员工的责任,希望将企业打造成世界级车辆零部件企业。通过大量引进人才,提高人才待遇,建立优化的晋升和奖励机制,打造良好企业人才聚集平台,我相信企业会朝着目标更好地迈进。

主持人(中国新农委副会长、创丰资本董事合伙人 卢明昌):《温州一家人》、《温州两家人》两部电视剧揭示了温州人的发家路径。素以善于投资著称的温州人将目光先后瞄准过地产、矿业、棉花、石油、贵金属等。那么,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时代下,温州人如何抓住下一个风口,拥抱一个完全不同的商业世界。

嫁接创新技术寻求市场新商机

陈曙(浙江行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我是做投资的,温州人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的炒房炒矿仍历历在目,大家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眼前,那么,今天的温州发生了什么?

当我们这一批代表新一代温州人起来的时候,我们要“炒”什么?我认为应当把温州的资本,结合当前提倡的双创,去支持一批有激情的年轻人去创业,或者简单称之为“炒股权”,在这些年轻人最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不仅要给钱,还要给资源,慢慢扶持其成长。挖掘这些有创意、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把他们从老的体制内“忽悠”出来,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

邬寿法(浙江华潍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我用六个字概括:工匠、智慧、规律。做任何事情,首要考虑的是国家的发展形势、发展规律和政策导向,另一个要追随的自然规律。在如今,继续从事破坏生态、环保、健康的主题,产业路就走不远。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工匠精神就要温州人的根,要一直贯彻下去,但要顺应如今大数据、互联网发展的时代特点,融入智慧,讲求新技术、新科技。

就像我做的杜白产品,所用的材料是秸秆、稻草、甘蔗渣等植物淀粉,可作为塑料的替代品。作为一家企业必须要有社会责任,还要有德尚文化,这样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刘化亮(浙江吧乐吧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州经济的腾飞离不开贸易、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但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政策一直在引导刺激需求。日本的智能马桶盖,欧洲的名牌包包都会激发起消费者排队抢购的热潮,但国内似乎鲜有让我们愿意为之冲动消费的产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其实就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痛点。不要太在意营销创新,而是将关注点落在产品本身。作为温州的企业,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引领本土制造行业拿出真正富有创新的创意产品。

叶经龙(云南德豪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黔西南州久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商敏锐度很高,从来不缺方向。我个人认为,企业家也好,创业者也罢,都要做好自己的本业。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很关键。我的主业是矿业,在贵州拥有十几个煤矿。即便是受整体大环境影响,我也没有卖,而是选择坚守,就是秉承着温州人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从事实业有22个年头,我希望能一直坚守下去。

很多专家都说这一轮经济走势是“L”形,我个人认为“U”要来了,一定要把握时机,适时布局。

主持人(温州商学院副校长 陈坤党):去年,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写了一组系列文章,温州不幸躺枪中国最没有前途的十个城市之一,引发热议。对温州的未来,你们认为这座城市的前途在哪?为了温州更美好的前途,温商群体该做哪些努力?

温州的前途在温州人身上

方钦佩(方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州的民营企业在中国一直走在前列,虽然近年来遇到一些困难,但前途是光明的。我认为温州的前途在温州人身上,用好这一资源,温州会重振雄风。在我看来,温州和温商今后需要做的有三点:坚持、改变、优质。

坚持,就是坚持温商回归。对政府而言要坚持温商回归,做好招商工作;在外事业有成的温州人则要坚持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力,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回乡投资。改变,即政府要进一步改变投资环境,让每一位回乡投资的温商感到温暖。第三是优质,政府方面要拿出优质项目进行招商,把产业和项目逐步做强做大,而回归温商则要尽可能地把优质产业引回家乡。

祁晓云(三信国际集团董事长、泰国温州商会会长):最近的几届政府已经大力在抓城市建设,包括市政环境的建设,投资环境的改善,大拆大整的推进,逐步将温州朝着大型的、富有活力的大都市去打造。在912万温州人中,有将近300万人生活在温州以外的地区乃至全世界,他们爱国、爱乡、爱家,有着顽强的精神和敢于拼搏的意志力,即使漂泊在外,但他们的根永远在温州,我并不认为温州会没有前途。

我在泰国已经打拼了26年,拿泰国温商来讲,个个都是雄心壮志,也都积极响应市政府温商回归的号召,回家乡投资创业,从事一些更好的商贸活动。这无形当中又给温州的下一轮创业带来更大的商机,所以温州的未来一片光明。

蒲彩林(鸿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我来温州已经22年,一直从事建筑总承包,可以说是温州成就了现在的我。温州人身上那些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抱团、创新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感染、影响了我,也融入到我们企业当中来。

我们在温州人身上学到了抱团精神,一方面深耕自己的主业,同时不占精力地去投资。未来的十年是金融的十年。我们在温州联合很多知名企业成立了规模达20亿元的母基金,投资创新型项目。我们也在温州人身上学到了创新精神,通过微创新,公司开始向绿色建筑产业发力。

金斌坚(浙江云涧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一直以来,不管是在温州还是在杭州学习、工作,我始终为自己是温州人而感到骄傲。工作至今差不多十年,我一直在思考怎么回到家乡,又以什么方式回到温州。温州的投资环境日益良好,我也十分看好其发展空间。结合我自己的专业,我想从旅游的角度谈谈温州旅游将来的前景。以传统眼光看温州,温州的山可能比不过黄山、莫干山,温州的湖比不过西湖、千岛湖,做宗教文化更是不及天台、普陀。但换个角度看,旅游最终会走向靠创意、极致型的项目来吸引市场。例如我现在做的项目,在南麂用了一年多时间在30米落差的海边悬崖建了一个酒店,这类项目能异军突起,能突破传统的旅游项目的概念,靠的就是将二级的资源通过极致的创意将其变成一个稀缺的产品。我在泰顺投的一个温泉小镇项目,则是以庭院式温泉作为主题同时结合古民居,再融入禅文化、耕读文化、茶文化的项目。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赵琛璋 胡志祥 实习生 王亦博|编辑: 孙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