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视

胸怀千秋伟业 恰是百年风华丨两问两答聊出一堂“党史课”

  温州新闻网讯视频 任宇 记者 叶凝碧 缪眎眎 欧阳潇)这是一床看似普通的被子,米色为底,靛青为纹,被面微微发黄。在平阳县腾蛟镇菜场街后的院子里,今年93岁的郑作钱和往常一样,坐在老藤椅上等孙女郑莉娜回家。但这次,他身边多了这床被子。

  日前,鹿城区丰门街道纪工委副书记郑莉娜看到温州日报刊登《“90后”对话90后》系列报道,想给自己爷爷也写封“初心信”。

  “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作为组织者,翻阅了很多历史资料,一个个英雄故事、一次次革命斗争让我深受触动。我爷爷也曾出生入死打过仗,很想听他亲口讲讲过去的事,讲讲什么是‘初心’。”带着“初心之问”,郑莉娜和记者一起叩开郑作钱的家门,也叩开一扇跨越时空“对话初心”之门。

  一问何为初心 答:为人民革命不怕牺牲

  “我爷爷参加过浙南红军游击队、平阳解放战争、两次营前阻击战,和龙跃是战友,是郑海啸的亲兵。”重返老家途中,郑莉娜谈及爷爷的革命斗争经历,一脸自豪地说,“我想知道,这些经历教会他怎样理解党员的初心?”

  那天下午3时许,祖孙二人见面了。“您是什么时候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面对郑莉娜的提问,郑作钱特地拿出那床伴随他70多年的被子,向孙女讲起记忆深处的故事:

  1936年,腾蛟镇牛两头村发生惨案。以郑作文同志为首的一批义士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走,其中3人被杀害、3人关进平阳监牢,郑作钱的兄长郑作铜、郑作潘被押送到前线充军。当时郑作钱才8岁,这场生离死别成为他挥之不去的黑色记忆,也在他年幼的心里埋下“起身战斗”的种子。

孙女郑莉娜和爷爷郑作钱谈“初心”

  “我的同学白洪灶,就是我参加革命的引路人。”郑作钱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1947年8月,身为当时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左右手”的白洪灶,找到了郑作钱,准备吸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我马上就答应了。当时我认为,入了党可以参加革命,而革命就是为人民战斗,要不怕牺牲、勇往直前。”郑作钱说。

  但郑作钱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他母亲起初不舍得,几番思虑后,还是决定支持他的选择。“这床被子就是当时她连夜赶制的,我一直带在身边。”郑作钱说,这床被子就是他坚守初心的“见证者”。

  入党后,郑作钱曾担任牛两头村党支部书记,在家中设立联络站,发展了10余名党员。他还成立民兵连,负责组织战斗训练、送情报、挑运粮食,协助技术人员煎硝火药,为后期战斗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二问初心传承 答:更细更深走好群众路线

  除了这床并不普通的被子,还有一本手工装订的《牛两头革命斗争史》也被郑作钱视若珍宝。

  郑莉娜记得,20年前,爷爷常常在老家屋前给她讲烽火岁月的故事,还常常翻阅那本《牛两头革命斗争史》。当时刚刚8岁的她就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总喜欢翻那本册子。

  这一次,当她以年轻党员的身份向爷爷叩问“年轻人该如何传承发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郑作钱又一次语重心长地讲起了册子里的故事。

  那是1949年1月,得知一路运送军用物资的国民党反动派从瑞安营前路过,郑作钱和其他民兵在郑海啸的带领下,于附近山头各个制高点架起机枪,制造敌少我多的假象。这出疑兵之计,吓得敌军落荒而逃,成功缴获了不少机枪、子弹和粮食。

  “爷爷,当时不怕吗?”

  “不怕。”年迈的郑作钱说出这两个字时,语调依然坚定有力。

  “在这个和平年代,像我这样干基层工作的年轻党员,要怎样‘干’出初心的价值?”郑莉娜追问。这个出生于革命家庭的年轻人,曾当过大学生村官、党务工作者,为5000多名党员整理过档案,也曾“白+黑”地忙于基层事务。

  郑作钱沉思片刻,对她说:“我希望你们年轻人能听党话、跟党走,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像你在基层,要更细心更深入地走好群众路线,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多了解他们的需求,这样才能把事情干好,把初心传承好。”

  道别前,郑莉娜小心地叠好被子、收好册子。对于“初心之问”,她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稿件来源:温州日报 温州新闻网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