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视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身边的青创农场②丨风景这里独好@丰之源

  编者按:“青年呵!速向农村去吧!那些终年在田野工作的父老妇孺,都是你们的同心伴侣,那炊烟锄影,鸡犬相闻的境界,才是你们安身立命的地方呵!”1919年,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一文末尾写下这样的字句。

  如今,百年前那激情澎湃的呼声穿越历史的天空,响彻在每一个投身农村建设的青春梦想中!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国家号召下,近年来,共青团温州市委大力引导青年回农村、推动各类青年人才投身乡野田园,助力乡村振兴。其中,“青创农场”已成为青年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抹动人朝霞。

  让青年在乡村成长,让青春在乡村闪光!近期,共青团温州市委联合温州新闻网推出“在希望的田野上·我身边的青创农场”,用视听语言展示温州各县(市、区)省级青创农场成果,探访闪耀在泥土地上的青春梦想!

  风景这里独好·丰之源

  “小时候我就有个农庄梦,想在喧闹的城市里寻一处属于自己的小园子,享受偏安一隅的舒适惬意。从师范专业毕业的我本应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园丁’,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丰之源石斛园的‘园丁’。”

——丰之源农场主 陈晓玲

  创丰之源  风景独好

  阴雨连绵,山里云雾缭绕,驱车驶入乐清淡溪镇,便可觅到“丰之源”石斛农场。

  陈晓玲是这儿的农场主。师范毕业后,陶公潜所描绘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惬意一直萦绕在陈晓玲的心里。2012年,她回到家乡创立了“丰之源”,这是一家集研发、组培苗繁育、栽培为一体的农业高科技型企业。曾先后获得省、市产业、农业领域多个荣誉称号,并于2020年获得省级示范性青创农场称号。

  “丰之源”还被称为远郊深林天然的森林氧吧,吸引广大年轻人们来这里拥抱自然,卸下生活的担子,给自己放个短假。

  望石斛花  不负春色

  春风起,石斛花开,花瓣上留着雾气凝结的水滴。

  风是温暖的,空气是湿润的,就连那一丝丝腾起的水雾也散发着湿湿的绿色。

  陈晓玲从树上折下新鲜石斛条,说道,“石斛刚开始种植是有些困难的,第一次能够采摘鲜条得等三年。”枣树上的石斛味道甜糯,梨树上的石斛却有着更多的水分…在我们沉浸于石斛鲜条神奇味道的时候,陈晓玲回忆起刚开始创办农场种石斛时的事儿。

  崖壁种植的石斛生长周期长是不争的事实,消费者有知识盲区,不懂如何分辨,仅凭价格选择,也使刚起步的丰之源陷入困局。陈晓玲曾想过放弃,但回头看到崖壁上迎风摇曳,顽强生存的石斛,她又坚定了仿生种植的决心。几经挫折之后,丰之源探索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零散种植户,形成规模化“仿生”种植基地,从技术上给散户予指导,并最终回购他们的产品以保证收入,成立“加工中心”打造“丰之源”石斛产品品牌。

  陈晓玲从未放弃初心,育人是教育,育苗是培育,都是从暖春走到寒冬,从酷暑走到肃秋,她坚守梦想,如今已与石斛相伴度过9个年头。

  展青年志  不忘初心

  “青年”“创业者”“教师”这三个标签下的陈晓玲在丰之源石斛园里做了个小小石斛博物馆,在这里组织青少年研学活动,让他们认识石斛了解石斛,联动园内石斛苗培育大棚、石斛博物馆、石斛花房等,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了解石斛知识亲手种植石斛并带回家培育。这里还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学生实践基地,方便农类学生们在这里学习实践。

  前期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石斛产业链的运输物流滞后,陈晓玲就带着公司的员工们拿起手机在线上平台开启直播带货。困境伴着机遇,最近,陈晓玲正带领员工学习5G直播,她说这是新趋势。

  除了跟上新销售潮流,陈晓玲还尝试产品创新。农场内有许多不同造型的木质盆栽种着石斛,造型可爱、文艺,给市民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做销售创新。多样化的产品输出,多元化的思想拓展,这也是丰之源的特别所在。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浅滩。陈晓玲说,丰之源会坚守品质将温州的石斛做出品牌,做出名气,成为精品石斛的代名词,为石斛产业发展做出努力,为家乡农业产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稿件来源:温州新闻网

编辑: 孙荷静 | 责任编辑:徐琼峰 | 监制:黄作敏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