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视

战争面前没有旁观者-浅析《战争子午线》

  夕阳下,小女孩悬挂在悬崖下,努力挣脱却怎么也上不去,最后力竭绝望地喊着“妈妈”,然后松开了手坠崖;被毒瞎了的盲人小姑娘饿了,就哭喊“妈妈”……一个个触动人心的瞬间,组成一幅别样的画卷,亦成为中国抗战影史上的独家记忆。

  这是《战争子午线》里的故事。电影由冯小宁导演,背景设置于1942年11月日军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的“五一扫荡”期间,主要讲述一群孩子“沿长城向西”寻找根据地和八路军的故事。

  他们的故事感人肺腑。这些孩子尽管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军事训练,更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根本不具备战斗的技能,但仍然义无反顾地执行那个虚无缥缈的“西进”命令。

  人的情感是共通的,当我们真正去了解这些战火中的孩子,了解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我们就会感受到真实。《战争子午线》中的孩子们,本该享受父母的疼爱,但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他们饥寒交迫、孤苦无依。自杀的伤员,踩雷的男孩,悬崖上的女孩……这一路上,面对敌人的追击,他们自始至终没有考虑过投降或乞求敌人而偷生,而是把自己当成了战士,用自己的方式回击敌人,甚至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让我们想起了其他孩子。放牛娃王二小,把日伪军引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放羊娃海娃,把鸡毛信藏在了绵羊尾巴下,躲过了日伪军搜查,成功把情报送给八路军,最终消灭了敌人;小兵张嘎,在战火中一步步成长,最终成为合格的抗日战士……他们是孩子,也是战士,更是每一位为了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他们是铮铮铁骨,如同马瘦敲骨响,犹自带铜声。他们的存在像一道闪耀的光,照亮了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照亮了那片内忧外患的土地。

  先烈英魂今何在?只要是先烈战斗过的地方,就有精神和气息的留存。缅怀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先烈,不仅仅在抗日战场,更在井冈山,在瑞金,在遵义,在延安,在西柏坡,在所有先烈战斗的地方。这些先烈如时间绳上的结,是中华民族历史星空中一颗颗无法忽视的星星,它们或光辉耀眼,或沉重悲怆,但都以回望来时路的方式,帮助我们照亮前行路。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今天,我们也许已无法感受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生死飘摇,但先辈们那种为了国家和民族无私无畏的精神没有过时,仍然需要我们去传承、去弘扬。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前进道路上仍面临着一些难关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弘扬先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也是对民族历史、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纪念。

作者:刘成

稿件来源:网友投稿

编辑: 任宇 | 责任编辑:徐琼峰 | 监制:黄作敏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