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在车轮上“生长”

2015年10月24日 15:17:00来源:
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恰如过去1万多个早晨,当她跨上自行车,车下的路便以日均10公里的速度“生长”。

  黄泥路,坑洼不平,那是真心人陈志莲助残扶弱的为民之路。

  石板路,夕阳晚照,那是奉献者陈志莲为老人送温暖的幸福之路。

  水泥路,朝气蓬勃,那是圆梦人陈志莲为创业者铺垫梦想的希望之路。

  1万多天,即30多年,她就这样奔忙在基层的大路小路上。不同形态的路,在瓯海仙岩街道共产党员陈志莲的车轮下延伸。而她,则用路上承载的一个个真情故事,通往她所服务的每一个人“生活的春天”。

  黄泥路上骑来真心人——这是一条为民之路

  四月初的一个早晨,8点15分,蓝紫色的神风牌自行车如常出现在仙岩街道办事处办公楼。车主摘下雨衣,是个短发中年女人,裤装、斜挎包、平底鞋,一幅随时要出门的样子。这就是陈志莲。

  8时30分,陈志莲扒过几口咸菜拌粥,拎起被资料撑开好几个口子的布袋,跨上自行车,开始了路上的一天。

  仙岩街道,大大小小的路600多条,有的平坦,有的泥泞。在那些触角般伸向各处的黄泥路上,住着许多残疾人,他们不平坦的人生一如这泥泞的路。

  “684人,包括203个低保户。”陈志莲熟练报出全街道残疾人数。这个数量,在瓯海各街道中首屈一指。对陈志莲,则意味着更多付出。

  穿过下林村一条黄泥路,车还没停稳,有人就啪啪地拍着不锈钢防护窗,喊“志莲姐!”拍窗的叫阿琴,下肢残疾,和耳聋的母亲相依为命。两人无法正常劳作,没有劳动收入,多年来住在沿海农村已不多见的泥墙瓦屋里。陈志莲得知后,帮她申请经济补助和房屋维修费,还帮忙安装了防盗门和房间扶手。生活条件改善让阿琴母女很满意。

  如果说这是残联干部的职责,那陈志莲所奔忙的很多却是“分外事”。渔潭村的老吴精神残疾,与人交流有碍。他的继女小雨身世复杂,户口一直没办成。眼看小雨已到学龄,上户口成了吴家最大的心事。

  去年下半年,陈志莲得知此事,主动帮老吴跑了派出所、教育部门、小雨出生地所在街道,一路跑到区残联,最后连区领导也听说了。终于,在这个春天,小雨落户了。

  “她干的真是良心活。”同事十多年的邵连敏说。“每当我帮了残疾人,他们那种高兴劲就像过年。他们对我很热情,认为我能帮他们解决很多困难,这时,我就觉得自己是个少不得的人,特别快乐!”这是陈志莲最初感受到的服务基层的价值。

  石板路上骑来奉献者——这是一条幸福之路

  一颤,一颤,陈志莲在颠簸的石板路上继续骑行。时常有些上了年纪、恰如石板路般颤巍巍的人,从屋里晃出,看到陈志莲路过,就会像招呼自家孩子似的,“志莲呀,过来过来。”

  恰逢傍晚时分,石板路上洒满落日的余晖,直暖入人的心底。对于老人们来说,陈志莲就是他们的“夕阳关怀使者”。

  在当地老人圈里,陈志莲颇有名气。每年都有上百人找她申请免费白内障筛查。住得远的老人为了争取名额,就想办法托熟人找她“打招呼”。

  其实,不管熟不熟,只要有人需要,陈志莲都会牢牢记住。每到三四月,她就联系好市里的医院,组织医生来街道做筛查。提前一天,她就自制好号码牌、手术申请表,摆好桌子,通知老人来。

  “那是办公楼一年人最多的时候。”仙岩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办主任刘文广说,普查当天天蒙蒙亮,就有上百个老人来排队,而陈志莲来得更早,拿着号码牌挨个发给大家。

  “说实在,这工作上级没要求,平时也没考核,不做压根没人怪她。”仙岩街道党工委委员施世兴说。但她依然坚持,连续7年,街道里991位老人接受了白内障筛查,其中291人成功接受免费白内障手术。

  “不做没人怪”的事,陈志莲还做了许多。去看望住在仙岩敬老院的14位“托安养”老人,帮助有需要的老人申请助听器、轮椅,等等。

  年复一年不图回报的奉献,陈志莲给许多夕阳下的人生送去了温暖。

  水泥路上骑来圆梦人——这是一条希望之路

  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是农村发展的“符号”。

  骑过一段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岩二村到了。眼前的两间厂房堆满了汽配零件,门口牌子上写着:宇星汽配有限公司。

  跛脚的阿文从座椅上探出大半个身子招呼:“志莲姐来啦!”陈志莲像是见到亲弟弟般高兴。后来,她对我们说:“每次去看这些年轻人都这样,他们当我是亲大姐。”

  和陈志莲相识前,阿文办的是小作坊,由于腿脚不便,创业比常人更艰辛。2009年的一天,陈志莲整理辖区残疾人信息登记表,发现阿文没办残疾证。“要是有证,就能享受残疾人创业政策优惠了!”陈志莲跨上自行车,赶忙去找阿文,耐心解释政策优惠,帮他分析自身情况,还鼓励他抓住“个转企”的时机。

  车轮子又开始忙不迭地转,所有的审批都由陈志莲代办了。阿文也优先完成“个转企”,还申请了最高30万元的贷款免息。

  这几年,在陈志莲热心帮助下,获得政策照顾而顺利创业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也正是这几年,陈志莲的公公婆婆相继卧床,她早5点晚11点地“连轴转”,却始终没有中断“水泥路”上的奔忙。

  不管多辛苦,陈志莲的车不停。有一回,她从车上摔下来,膝盖开了个大口子,却忍着剧痛,继续上路。有段时间,她结石病犯了,直不起腰,却不顾家人阻拦,坚持上路。

  阿文说,那些享受了政策优惠的年轻创业者都十分感激陈志莲,因为她坚韧的努力,在党和老百姓之间串起一条紧密联系的纽带。

  人生路上留下坚守者——这是一条心灵之路

  一整个白天,陈志莲除了吃饭、开会,几乎都在路上。

  路,通向残疾人、老年人、年轻创业者等许许多多老百姓的家。路,也通向陈志莲自己的家,但是——在自己的家,她“舍”去和家人共度的休闲时光。同事谷文红说,就算不值班,陈志莲也时常在办公室待到夜里9点、10点。并非她做事慢,相反,几乎人人都说陈志莲是全单位办事最高效的,50多岁了还懂电脑,EXCEL表格用得比年轻人都溜,光是残疾人信息就录入700多条。她还擅长统筹安排,别人一天只能办30个残疾证,她能边通知边检查,办下225个;别人一周办20个助听器申请,她能边检查边验配,申领118个。

  在自己的家,她“舍”去身为母亲的某些幸福。当我们谈到家庭,陈志莲喜上眉梢地展示了女儿的订婚照。而当问及“帮女儿准备嫁妆是不是既忙碌又幸福”时,她却悄悄避开视线说:“我太忙,有她爸呢。”

  扁担挑水两头搁,顾得了一头,顾不了另一头。路那边的家,基层群众就是她最亲的家人,自行车就是她最好的伙伴。她不记得换过多少辆自行车,只记得最耐用的那辆内外胎共换过不下20次,篮子和坐垫也共换过10来次。

  “舍”了那么多,不觉得辛苦吗?“当然不。”她闪着眼眸,“服务基层是我选择的人生道路。从一个农家女成长为一名公务员,我已经得到很多。我非常感恩,我所要做的就是对得起我的良心。”

  想过走另外一条路吗?她摇摇头说:“已经选择了就要坚守。”

  有没有过“得”?“有,得到一种很大的价值。”(作者:洪若愚)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编辑: 许淑瑞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