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扫帚”扫出道德风景路
核心提示:龙湾区状元街道石坦村岩岙桥头的周阿翠老人三年如一日,长期自带扫把义务打扫石坦山公园步行道。
龙湾区状元街道石坦村岩岙桥头的周阿翠老人三年如一日,长期自带扫把义务打扫石坦山公园步行道,为公众、为创良好环境。这种不计报酬的品德,值得人们尊重、理解和表扬。
老人每天上午天不亮就开始上山打扫,上山锻炼的市民经常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上午五时许,她就开始打扫了,最近天气冷,叶子落得特别多,不早些起来打扫,影响早起的市民锻炼。市民叶先生一早带着儿子上山锻炼了,他说经常看到周阿姨上山清扫,让人感动。70多岁的同村老人史崇龙提起周阿姨更是赞不绝口。他说,一个人做一天好事很容易,难得的是三年如一日天天坚持。有时候暴雨把山上的泥巴冲到道路上,周阿姨就冒雨带上锄头把泥巴铲走,给上山健身的市民一个安全、清新的环境。上午10时,整整忙活了五个小时,扫完了长达10公里的山路,周阿姨才回家。这时,她才简单地烧一碗面条当早餐。
据周阿姨的老伴———67岁的翁成昌老人介绍,周阿姨夏天时经常从每天下午2时打扫到7时,冬天则从凌晨5时扫到10时。有时家人担心她的安全,她笑笑说,人家都赞美我“活到一千岁呢”。
全家动员热“恋“公益
在周阿姨的带领下,如今老伴翁老伯也加入了清扫山路的队伍。他告诉记者,村里山上有三条直通山顶的道路,发现路上有垃圾和落叶,他也时常五六点钟起床去清扫一下,忙活一两个小时,再回自家的小卖部干活。每个周末,他们7岁的孙子和12岁的孙女也经常主动请缨,帮周阿姨上山清理垃圾。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下,孙辈都养成注重卫生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翁老伯还介绍说,七八月份时,健身走的村民增多,垃圾也相应变多。有时候,清扫下来,垃圾都装满了两蛇皮袋,一担都有六七十斤的,但周阿姨由于坚持锻炼,挑着重担走山路仍坦然自若。
问及两位老人清扫游步道的初衷和目的,周竹妹说,“家里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成家了,我家事不多,离公园近,看到游步道比较脏,我就自带扫帚去打扫,一方面是为了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也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三年清扫不“求”回报
村里60多岁的护林员诸加云干了十几年的护理工作,每天上山巡逻,对这条步行道再熟悉不过了。他介绍,石坦村的民风淳朴,好人好事层出不穷。2001年,村里的蔡祖武等多位老人为方便游人和村民出行,筹资32050元,建造了游山步道。此后,董振弟、胡秀学、张德龙、蔡松岳、董加芹、林绍弟等多位村民为拓宽道路还捐出了自家的部分自留园,村民董阿理还将自家的山地打造成休闲场地供游人休憩。资金,土地问题解决了,村里的老人阿言、蔡星州两位老人还提出义务修建游步道。如今,翁成昌、周竹妹两位老人接过了村民们公益活动的接力棒,数年如一日,做得更出色。
三年清扫不“求”回报
据统计,从山下到山顶的路程超过6公里,加上不计其数的小道,总里程约为10公里。周阿姨从2010年12月开始清扫,至今整整三年超过1080天,累计路程超过一万公里,加上翁老伯的一半路程,夫妇俩整整扫了15000公里,两把扫帚三年扫出半条“长征”路。如果游步道按照平均1米宽计算,差不多将整个龙湾区扫了50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