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铸就“技能大师”
核心提示:两年的学艺生涯瞬间而过,他从不挑肥拣瘦,再苦再累也要完成任务。
张积贵,中共优秀党员,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出生于1974年7月,现任浙江温兄机械阀业有限公司技师,曾获全国劳动模范、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张积贵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浙江省张积贵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温州市第三届“金锤奖”优秀职工、龙湾区首席技师、龙湾区罗峰技能精英、龙湾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等。更是一名从一线工人中成长起来的技能技术型人才,具有丰富的生产一线经验,特别熟悉机械加工流程和技术难点,曾攻克了多项国家、省、市重点项目的加工技术难题。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发表论文数篇,这些专利产品投放市场后每年取得了3000万元左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制药机械的水平。他的主要成长事迹有如下:
一、自强不息,自学成才。
1990年他从职业中学毕业后,到永兴模具厂当学徒,在师傅的带领下,负责模具车工、铣工、钳工等工作。
两年的学艺生涯瞬间而过,他从不挑肥拣瘦,再苦再累也要完成任务,经常都是晚上八、九点以后才下班回家吃饭。其间他熟练的掌握了车工、铣工、钳工、钻工等技术,成为模具制造的好手,同时,帮师带徒10余人,也参加了许多阀门、配件新模具的仿制和研制,经常性有奇思妙想,具有挑战性行为。九十年代初期,温州市模具行业尚处于初创时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每次接到新的模具订单,他就根据客户的要求,反复试验,反复摸索,渐渐在同行中崭露头角。有一次他为台湾客户制作一副内螺纹配件铸造模具,完成后该产品内螺纹不需要加工,直接用丝攻处理内螺纹毛刺就可,为了完成该模具制作工艺,他多次改装了车床齿轮齿数,该模具的完成可节约台湾客户每月30多万的人工成本费。十二年的模具制作生涯,他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技术员、车间主任、厂长助理等职务。
二、迎接挑战,大胆创新。
2003年3月他加入浙江温兄机械阀业有限公司,组建了四川成都温兄分公司,在市场销售中,他深入四川恩威制药、汇源果汁、可口可乐、三九药业等企业制造车间,了解客户对制药、乳食品设备的技术需求,从而更加深知产品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因此他经常向技术部门反馈客户意见,提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建议。
2008年10月,他向公司提出申请,调回温兄企业总部工作,由于他自己具有较为丰富的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特别熟悉机械加工流程,因此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并积极参加公司技术创新活动,在中药提取浓缩智能装备新产品开发中,敢于结合自己的专长,提出合理化建议,特别是有关机械加工方面,更是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思路,促进了一线职工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带动了全体职工对技术攻关和工艺创新的积极性,并攻克了多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的机械制造技术难点,如提取罐的气动旋转自锁排渣门作为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长期困扰中药提取罐排渣门堵塞的老大难问题,有效提高了排渣速度,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截止目前,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了重要努力。三、言传身教,带徒传技。
2010年5月,为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全体职工高技能人才创新平台,他创建了“张积贵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选拔安心技能岗位,有志于机械制造的社会青年员工,由工作室成员一对一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
2013年11月5日,他的工作室被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浙江省张积贵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成为龙湾区首家授牌成立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对进一步发挥龙湾区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14年7月,又被浙江省总工会、科技厅授予浙江省张积贵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同年9月,经省人社厅、财政厅专家组实地考核为浙江省优秀技能大师工作室。
2014年3月,他又萌生新想法。“现在制药机械行业的中坚力量一般都50来岁了,如果不培育新的人才,恐怕10年之后就‘后继无人’了。”行业人才招聘难,加上近年来龙湾区的外来技术工人流失逐年增加,这使得他将目光锁定在培育本土学生身上。他主动找学校洽谈,最终与温州市龙湾职业技术学院达成校企合作协议,成立温州市工会系统首个“劳模育才班”。“以前都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但现在这种风气没了。开设这个班级是,希望能培养真正扎得下根的本土人才,把这种传统形式通过新载体落实下来。”
现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需要既有动手能力,又会操作自动化设备的复合型人才。目前,首批“劳模育才班”40名学生已经招满,专业为“机械制造与加工”,于2014年9月开班,该“劳模育才班”由张积贵担任企业方班主任、技能导师。并实行三打创新举措,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打通理论实践围墙,打散分组工种培养,让学生在教室里边读书边实践的新教育模式,在这期间他将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技能基础塑造,分享从业经验等,该举措被龙湾区教育局列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工程。两年后,温州市龙湾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完成“交接”,签订实习生协议。毕业后,这些劳模育才班的学生到协议企业优先就业,企业根据特点安排岗位,并由师傅进行“一带一”培养。
四、劳动竞赛,技能氛围。
2010年以来,他组织工作室成员参与了“2010年龙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比武大赛,获得“钳工团体”第一名、“车工组团体”第三名; 2011年龙湾区第四届职业技能比武大赛,获得“钳工组团体”三等奖、“电焊工团体”三等奖;2012年龙湾区第五届职业技能比武大赛,获得“焊工团体”二等奖; 2014年龙湾区第六届维修电工技能比武大赛,荣获个人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工作室成员杨节双、柯重光经过比赛,还获得了龙湾区职业技术能手称号。
另外,开展举办“温兄企业首届焊工职业技能比武竞赛”活动,赛出企业首席技工1名,岗位能手2名,并联合龙湾区人社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通过考评员对参赛成员进行现场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共鉴定出高级焊工5名,中级焊工5名,初级焊工10名。
五、任劳任怨,踏实工作。
他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跨度大,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很多时候都是白天在公司处理日常工作,而把遇到的技术难题带回家,晚上继续查资料、作方案、攻难关,苦苦钻研,不搞明白,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经常熬到深夜两三点钟才休息。由于是在家加班,按规定不能计算加班工资,对此他也未作更多计较。工作十多年来,他的钻研精神、技术专长、吃苦耐劳作风得到了公司领导层和员工的一致好评,也受到有关上级部门的肯定,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高技能人才、温州市第三届(金锤奖)优秀职工、温州市百名职工高技能人才、龙湾区首届首席技师、龙湾区罗峰技能精英、龙湾区优秀共产党员、龙湾区闪光言行之星、龙湾区优秀科技工作者、温州市龙湾区阀门行业协会和温州市食品制药机械行业协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媒体的关注和关怀,曾受到中工网、浙江工人日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总工会、深圳总工会、温州市总工会、龙湾区教育网、温州新闻联播、温州工运、温州商报、温州晚报、今日龙湾等媒体多次报道。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