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刘志林和他的思乡亭

来源:2015年11月18日 16:21:53
核心提示:

  在碧莲炉熊村有位78岁的盲人叫刘志林,他自掏腰包花费20余万建了“思乡亭”。

  在碧莲炉熊村有位78岁的盲人叫刘志林,他自掏腰包花费20余万建了“思乡亭”,供村民遮阳避雨、休闲娱乐的故事,成为了村中的美谈。

  演唱古词酸甜路

  刘志林在四岁的时候生了一场病,眼睛受伤,只能感觉到微光。因为眼睛不好,很多事情做不了,所以在13岁的时候便师从沙头石埠村郑继云学唱古词,3年后就出师演出了。对于第一次的演出场景,老人表示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当时老师会唱的他也都会唱,而且每次演出场地都是被挤得川流不息,掌声轰鸣。

  老人说,古词比较好唱,听一遍就能唱出一二,而像《红灯记》这样的新词就要反复练习几次才能唱得好。老人22岁的时候去了县文化局,每年都有演出任务,要经常在岩坦、巽宅等一些偏远的地方演出,此外还要去外地演出,如乐清的虹桥、柳市经常邀请他们出台唱戏。

  说到这,老人有些许的停顿,转而是一丝的甜蜜。他告诉记者,其实他和她的老伴也是因戏结缘,当时丈母娘是他的“粉丝”,每次都来捧场,旁边便有人开玩笑,“这么喜欢听戏,把女儿嫁给他,就能天天听了。”他和老伴也就因此结缘。

  “当时唱戏收入还不错,普工每天工资只有1-2元,而他们唱一本就能赚10元,如果卖票唱,每人收1毛,一场下来也可以赚40-50元。”老人说。

  致富不忘家乡情

  老人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家中还有一98岁的老母。“最大的女儿也有49岁了,再过几个月,家里就是五世同堂了,现在我们家族有100多人。”老人很是高兴。

  问起老人为何会想到在村里建这么一个亭,老人告诉我们,小时候就听人说,村口水流湍急,很不安全,心里就一直记着这件事,也曾说过要建一个亭。如今子女在乐清做电器生意,家里经济宽裕了,在村委会提出筹资建亭这样的想法之后,打算借这个机会圆了自己当时的心愿。

  “一开始是想做个水泥的,后来为了实用,就改换成石头的了。承诺了不去实现,会一直牵挂着,睡都睡不好。”心愿完成了,老人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让人钦佩的是,思乡亭去年就建好了,自家的新房子今年才动工,还亲自想了亭里的对联,充满着对故土的热爱和希望。

  老人还说,炉熊村的建设需要各方的力量,如果每个从这里出去的人都有家乡情结,炉熊自然会有个好将来。

N编辑: 许淑瑞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