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间43年的“赤脚医生”
核心提示:64岁的乡村医生祁维盛从医至今已有43年。
64岁的乡村医生祁维盛从医至今已有43年。1967年,刚从当时的永嘉卫生班毕业的他,自筹资金创办了永临第一个半农半医的农村卫生室,43年来,他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守护着沈岗、荷塘、凤山、董岙四个村3000多人的健康。
默默坚守山村43年
作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村卫生室是离农村最近的医疗机构。祁维盛扎根于基层卫生岗位,不分白天黑夜,风里来雨里去,力所能及地为村民治病,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亲自送到医院,就在风雨数十载里,默默倾注和奉献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沈岗等四个村地处深山,离大医院远,村民们信任我这个‘赤脚医生’,生病了,都往这里跑。我也离不开他们。”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祁维盛43年来的坚守和执著。沈岗等四个村是桥头镇最偏僻的“散村”和“高山村”,粗略估计,走遍四个村,至少要两天时间,而从沈岗村到较近的凤山,至少要1个多小时。1996年以前,山上的路还没修好,祁维盛出诊经常要在外过夜,后来终于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祁维盛高兴地表示:“终于不用光靠两只脚走遍大山,也能省出不少时间照顾更多的人。”祁维盛心中挂念的永远是大山深处需要他照看的病人和村民。首批拿到资格证的“赤脚医生”
上世纪50、60年代,麻疹、流脑大流行,由于贫穷和缺医少药,沈岗村先后有150多人因得不到及时救治失去了生命。那时,眼看着乡亲或逃离家乡,或因病去世,年少的祁维盛下定决心去学医,用自己的能力去挽救乡亲。初中毕业后,祁维盛就选择到原永嘉卫生班学习,学成后又放弃了当时分配的“铁饭碗”,毅然回到了沈岗村,当一名“赤脚医生”,在这绵延的大山里,一呆就是40多年。
2007年,永嘉县实行择优聘请责任医生,祁维盛以几十年的突出成绩和良好的口碑,被永嘉三医首批聘任。他的赤脚医生证书上的编号是“003”。对此,祁维盛也是自豪的,“我是永嘉县首批拿到资格证的‘赤脚医生’”。
从医40多年,祁维盛多次受到了省、市、县的表彰,柜子里至今保留着一打的证书,从1981年一直到2011年。2008年,祁维盛获评“浙江省优秀社区责任医生”,沉甸甸的荣誉证书,正是对祁维盛多年行医的认可。
医术好,医德高,祁维盛的名气在十里八乡广为流传。前两年为了让更多的乡亲了解卫生知识,他办起了二个村卫生知识教育室,还把“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室”搬进了自家小院,配置了电视机、VCD机等设备,并垫资为四个村建立起了宣传小黑板,又掏钱把普通话的教育录像翻译成方言,方便听不懂普通话的老人。邀请三名内科医生开展卫生知识讲座,并免费发给村民460盒钙片,价值6000多元,每年发出几千元扶贫资金,很受村民好评。随叫随到,就像村民的家庭医生
作为乡村医生的祁维盛,不分白昼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不顾路途的遥远、道路的崎岖,不顾自己身体条件的限制,长年累月、不辞辛劳地为乡村病人服务。祁维盛从来不计个人得失。多年来,祁维盛看病收费低廉,甚至还有碰到常年欠款一大堆的病人。
祁维盛的妻子王锡朵对他既是埋怨,又是心疼。“90年代,经常是睡觉前看不着他,半夜经常听到敲门声,早起醒来又不见他的踪影。每年的大年初一,总是承诺他掌厨做饭,可每次等到下午两三点也不见他的人影。这几年他年龄大了,爬山路也觉得吃力了,每次出诊,我都要喊亲戚朋友照看着点。”祁维盛在一旁接过话茬说,“村民们都信赖我,有个头疼脑热,打个电话我便来了,就像他们的家庭医生。只要身体好,我还要再把‘赤脚医生’干下去。”
为村民付出,不计回报
村民在他家买药付不起药费的先欠着,住院拿不出钱的他先垫着,至今外欠医药费数也数不清了。祁维盛的出诊记录上,远在1979年的本子上,仍有很多欠费的记录,少则几毛钱,多则几十元。积少成多,至今外欠的医药费还有好几万,均是低收入户,但祁维盛从来没想到去讨要。祁维盛说:“我也是极贫苦家庭出身,没有村民的帮助,我无法想象自己现在是什么样子。”
一些贫苦的村民,付不起药费,他从不计较,有些特困户甚至全部免费,这样做的后果是造成自己家庭的经济困难,依靠儿子帮助解决家庭开销。
村民口中祁维盛的事迹数不胜数:前年年底一位74岁五保户祁维进,因患高血压、肛门急性脓肿、败血症,医学院治疗住院费用一万多元,因经济困难,家属自动办理出院手续,等待亡故。他知道后自觉步行出诊,200余米高山上,精心护理,对症治疗21天,甚至在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也及时出诊。四年前,凤山村困难户王德芬心血管阻塞,祁维盛于晚上10点多出诊,并把病人抬到沈岗,出钱租车送到永嘉三医,又转送温州附一医院救治,还代付了3000多元医疗费。荷塘村一老人病危,他日夜陪护,长达二十多天;五年前春天村民王某开车摔落山涧,全身多处骨折,流血不止,他简单处理外伤后,辗转送到温州救治,垫付医药费4000元……
村民的病例,他记在心里
“沈岗村有2000多人,其中糖尿病人49人,冠心病老人15人,高血压老人205人,精神病人9人,肿瘤13人……”不用翻记录本,祁维盛记得村里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村里的疾病谱都在我心里咧。”祁维盛笑着说。
在小儿子祁康力的帮助下,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他着手建起了沈岗、荷塘、董岙、凤山等四个村的家庭健康档案,几千份的档案堆满了整整两个柜子。“以后要搞电子档案,查阅起来方便,与时俱进嘛!现在我也在学习怎么用电脑,但打字太困难了。”祁维盛表示年纪大了,精力不如以前,这事还是要靠祁康力帮助。说起这台电脑,还是2008年获得“浙江省优秀社区责任医生”县卫生局奖励给他的。
乡医的梦想,让人感动
改革开放时,沈岗村纽扣企业老板王永铮劝祁维盛到北京做生意,也有亲戚朋友多次劝他到山下开诊所,但每每总被祁维盛婉言拒绝,他说:“我要在村里一直干到不能干的那一天,这才对得起村民对我的支持。这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祁维盛一直以来都有两个梦想:一是提高所有乡村责任医生的业务水平和待遇;二是降低基本药物的价格和增加种类。“乡村卫生室的基药品种太少了,而且有些药品价格偏高,这几年经济发展了,可仍有不少吃不起药的病人。”祁维盛说,“这些病人多是老人,多年劳作留下来一身病,去大医院看病没钱,只能通过简单的药物治疗。”朴实无私的梦想不禁让人动容。
祁维盛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他把这份平凡工作干得有滋有味,他的坚守、他的执着,唱响了一曲乡村医生的奉献之歌。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