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为本 韧者长青 桥头邮政投递班的故事

来源:2015年11月20日 17:43:19
核心提示:

  长年一身绿色的工作服,蹬一辆驮着绿色布袋的永久牌自行车,走街串巷,翻山越岭,朝朝暮暮……

  长年一身绿色的工作服,蹬一辆驮着绿色布袋的永久牌自行车,走街串巷,翻山越岭,朝朝暮暮……这是电影镜头中常能看到的邮政投递员的身影,也是现实生活中这个群体的真实写照。

  桥头邮政支局的9人投递班,平均年龄仅33岁,每个人的工龄却都在十年以上。他们披星戴月,风雨兼程,践行着“以信为本、韧者长青”的职业信条,用青春和汗水将自己和这片土地联结。

  在全县十三个邮政支局中,桥头支局是工作表现较为突出的一个,无论是从群众反映上还是业绩上。今年46岁的投递班班长周勇是9人小组中工龄最长的元老,他老家在枫林,从1988年初被分到桥头后举家迁移扎根于此,一路见证了桥头邮政的发展变迁。

  彼时,桥头全镇的投递线路共7条,覆盖全镇57个行政村,日均行程数400多公里,投递都是靠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周勇早上九点出去投递,经常到晚上六点多才回来,“遇到自行车骑不上去的山路,就要靠走路上去,一走就是大半个小时,天黑下来是常有的事。”如今,投递班的线路还是大抵相同,不过近几年电动车代替自行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后,投递班的投递效率还是提升了不少,当然其辛苦程度还是可想而知。

  周勇回想起那段骑自行车和徒步投递的岁月,仍然充满了回味。在那个“家书抵万金”的年代,收信是村民家里的一件大事儿,尤其是对那些居住偏远山区的村民,收到家书都是喜出望外,一户人家收个信,总会引来村邻们围观。村民们的喜悦使周勇从这份艰辛过于常人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满足,鼓励他坚守岗位几十年如一日。

  问及往昔难忘的经历,周勇提的不是投递中遇到的艰辛遭遇,而是和村民之间的温情互动。他说在投递途中被一位开摩托车路过的村民主动捎带上山的经历令他记忆特别深刻。在我们看来只是稀松平常的小事,却被他珍藏成一段温暖的旧时回忆。凭借对工作的勤恳和用心,周勇在当地树立起了口碑,这么多年,他收到来自村民的感谢信和锦旗不计其数。

  同样获赞无数的还有投递班的标兵,同时也是全县邮政系统的标兵——叶会标。生于1980年的叶会标是大若岩人,从2003年加入桥头投递班后,他也把这里守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桥头工作期间,为村里的老人们垫付汇票,省去老人专程跑去邮局领取汇款的麻烦;挨家挨户打听,将没有具体地址的“死信复活”;炎炎夏日里顶着暑气坚持投递……这样的故事在投递班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在叶会标身上则更加突出。2009年,他在单位投递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创造了高温天连续工作73天的记录,期间五次中暑的经历在他身上留下了一道道刮痧的印记,陪伴了他整个夏天。

  在朱涂村委会,村干部和村民们都已经成了投递班人员的老朋友,对这些熟悉的面孔像家人般亲切。问起投递班的工作情况,村民都竖起了拇指。他们说,这么多年下来,投递班都坚持把每天的报纸及时送到村委会办公室所在的三楼,并分投到各个办公室,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投递班还积极协助支局做好其他各项业务的开展,在全局系统中表现突出。

N编辑: 许淑瑞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