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溪水源保护属地联合执法队 水陆“两栖”护卫珊溪水库
核心提示:零点,珊溪水库。夜,黑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
零点,珊溪水库。夜,黑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那山、那水、那树,还有36名“大水缸”夜行卫士,一同隐匿在夜幕之中。
水上,他们摸黑行驶,时不时发出几道光束扫射库面;岸上,他们埋伏码头,堵截拉网收鱼的非法捕捞者……这群水陆两栖的“夜行卫士”,正是珊溪水源保护属地联合执法队的队员们。
作为温州“大水缸”的珊溪水库,不仅蓄积着供给500万人的饮用水,还养育着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为保持“大水缸”生态平衡,我市近两年投入大量资金,在水库投放了几十万斤鱼苗。可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水库里的鱼,不惜趁夜非法捕捞。“眼前一片漆黑,连水和岸都分不清,怎么知道哪里有非法捕捞?”在执法艇上,记者有些不解。
“靠直觉,靠经验。”联合执法队的队员说,执法艇不能开远光灯,不然会“打草惊蛇”,每行驶一段,再用手电筒查看四周水面是否漂浮着塑料瓶,那是撒网偷鱼的标志。
队员们还告诉记者,有的偷鱼者撒下网,就会躲到岸上有树木遮掩的山凹处,等待收网。对于这样的“游击战”,队员们自创了一招——拖钩作业。“就是从船尾抛下一个铁钩,绑上麻绳拖曳行驶,捞出藏在水下的渔网。”如果水上巡查还有“漏网之鱼”,陆上的执法队员还会在码头等卡口蹲点堵截。
一番斗智斗勇,让这些“夜行卫士”在开展联合执法的一年半时间里,累计查扣违法违规网具、钓具1.22万副,扣押、拆解非法船只432艘,因涉鱼案件报公安部门拘留4人,行政处罚24人。
记者试着来到船尾与执法队员一起巡查,一出舱门就被风吹得直哆嗦。一看温度计,舱外只有6摄氏度,足足比舱内低了11摄氏度。在黑夜中忍受着冷风,这群“夜行卫士”一直到晨曦微露才收队,一夜总计查获了4张非法捕捞渔网。
“即使春节期间,联合执法也不会松懈,”队员们介绍,珊溪水库正值封库管理期间,禁止任何形式的渔业捕捞行为,如果非法捕捞者顶风作案,一律没收其捕捞网具、钓具、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如果捕捞水产品价值3000元以下,按照《渔业法》进行行政处罚,超过3000元(包括3000元)的,构成偷盗罪,将被刑事拘留。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