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夫妇创办阳光庇护中心为残疾人士搭建温馨之家

2016年11月22日 23:55:10 来源:
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方德怀,男,1954年4月出生,龙湾永兴街道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创办者。

AA

  方德怀,男,1954年4月出生,龙湾永兴街道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创办者。

  十几年毅然无偿挑起重任

  小康·阳光庇护中心的创办者是一对残疾老夫妻,今年63岁的方德怀因患小儿麻痹症,留下脊椎弯曲变形的后遗症,老伴徐丐凤也是因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萎缩残疾。

  尽管身患残疾,但是方德怀性格非常开朗健谈,头脑也是相当聪明。年轻时在温州一家公司担任过领导,还去过新疆帮亲属打理房地产开发项目。后来回到家乡,方德怀看到村子里不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要落后于普通人,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使他感同身受,于是他毅然挑起村残疾人协会会长的重任,希望能通过努力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十几年来,方德怀无偿服务村里残疾人,只要是能帮到残疾人的事,即使再麻烦再不容易也会义不容辞去做,不曾有半分推辞,而去年这沉甸甸的担子又交到妻子手中。

  腾出自家房子设立庇护中心

  2015年下半年,有关部门为改善智力残障人员的生活状况,决定在永民村设立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当时没有合适的场地,夫妻俩便积极响应号召,自愿腾出自家房子作为场地,后在龙湾区残联拿出10万的补助和支持下重新装修,设置了电脑室、活动室、观影室、厨房,以及工作间。今年1月1日,“永民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正式挂牌,村里的智力残障人员终于有了一个共同工作生活的场所。“我深知残疾人的困难,就想用自己的房子办一个可以照顾他们的地方。”方德怀说。

  为了减少开支,小康·阳光庇护中心没有聘请外来员工,老两口扛下了里里外外所有的事情。方德怀负责外勤,经常出去承接一些简单的开关装搭等加工业务,徐丐凤负责内勤工作,买菜做午餐、打扫卫生、日常管理……两人从早忙到晚。

  让智力残障者过上幸福生活

  中心采用“托养+工疗”的新型助残模式为他们免费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并通过“工疗”的形式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就是做一些简单的电器装搭,恢复他们的劳动和自理能力,通常一个月还能赚取500-1000元的工资。

  一楼活动室里有乒乓球桌、跑步机、哑铃等运动设备,这也都是为残障人员特别准备的。方德怀说,上午是工作时间,下午就是自由活动时间,可以在这里锻炼身体,玩电脑,看电视,睡觉,也可以继续工作。“在这里大家感觉就像在家一样自由。就连中饭吃什么经常也都是他们表决确定!”徐丐凤说,“如果中午他们都说要吃年糕,我就做了炒年糕!”方德怀和徐丐凤也经常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这些残疾人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相互帮助、友好共处……一点点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

  “很感谢庇护中心让我们残疾人能来这里工作、娱乐。有了这个平台,我们都很开心,有事情做,还有免费吃的,解决了我们残疾人的实际困难,我们现在在庇护中心干的很舒服,干的很有趣味。”其中一位残障人员王国弟发自肺腑地说道。温馨的大家庭氛围让许多残疾人从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走了出来,一些人的病情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转。自中心开办后,方德怀没少听到残疾人家属感谢的话。截止目前为止,中心已帮助残疾人达2500余人次,残疾人通过“公疗”收入计27000余元。

  一位30多岁的残疾人员王男飞无父无母,孑然一身,又患有精神疾病,没有人生向往,每月有20天都躺在床上,每天就是躺饿了就吃点泡面。方德怀知道这个情况后,为其深深担忧。自从中心成立之后,方德怀每天都到王男飞家中,叫他上班,没钱也先补贴给他,天天与他谈心,给他买药。两个月后,王男飞终于被方德怀的日复一日的坚守打动,他渐渐改变生活态度,每天到庇护中心上班,调整生活作息,并尝试与他人交流。平日里,方德怀时常关注他是否按时吃药,有时他忘记了买药,方德怀也会自己一个人出门去帮他买药,在王男飞的心里,方德怀犹如亲人,更像是父亲。

  是爱支撑着老两口前行

  为残疾人承接装搭业务,方德怀都是无偿服务。有时厂家催得紧,残疾人又不愿加班,方德怀和徐丐凤就自己顶上,为了赶工经常夜里干到12点多;到了发工资的日子,有时他们还要先行垫付工资。

  在村里,方德怀是出了名的热心人,村民都亲切地喊他“老方”。平日里尽管自己的事情已经够忙,但遇上他人求助,方德怀还是二话不说过去帮忙。那天我们跟他联系时,恰逢村里一老人过世,方德怀应家属邀请过去帮忙算账……

  看到父母如此辛苦,一双儿女都劝方德怀和徐丐凤好好休息,老两口却坚执已见。“不需要请人,我们自己有精力,也更懂得和他们相处。”方德怀表示,只要自己还有能力,这里就会一直办下去。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编辑: 许淑瑞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