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干部的孝悌美德

2016年11月23日 00:40:37 来源:
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他孝敬长辈,长年照顾有腿残的养父,无怨无悔,直至离世;他15年如一日赡养年老体弱的外婆,没请保姆

AA

  郑国武,男,1941年3月生,中师毕业,中共党员,居住雁湖社区景秀湾花园7幢102室。

  他一生从事过教育、新闻、理论、组织、宣传、文化、统战、中共党史、社团等工作。他孝敬长辈,长年照顾有腿残的养父,无怨无悔,直至离世;他15年如一日赡养年老体弱的外婆,没请保姆,亲力亲为,直至去世;他关爱兄弟姐妹,当他们有困难时,总是第一时间提供帮助;他正家风严家规教育儿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他用自己的爱心操持着这个大家庭,和睦的家庭氛围广为邻里所称道。在长辈眼中,他是体贴的孝子;在妻子眼中,他们是患难夫妻;在兄弟姐妹眼中,他是可亲可敬的兄弟,在儿孙眼中,他是慈祥严格的长辈。

  孝悌兼备践行家庭美德

  郑国武还在娘胎里就被外婆定去给舅舅当子女。未满5岁时,生父母就将他送给三寸金莲的外婆抚养。养父在抗日战场腿部受伤,终身残疾。伤愈后留在江西赣州做纸伞手艺养活自己。外婆无田无地,仅靠勤劳的双手代人纺纱织布赚点钱维持祖孙生活,还供他读书。1952年秋天,外婆因秋收劳累病倒昏迷3天,幸经抢救康复。养父接到母亲病危的信后立即赶回家探母。回家后见母亲年老体弱,随即决定留下,借钱在本地开纸伞店维持生计。因养父有腿残,中午又要看店。每天中午都是郑国武送饭给他吃。自那时起,年少的他一边上学读书,一边承担起了伺候腿残养父的重任。在养父回家开店的10年期间,每天早晚的洗脸洗脚水都是他端给,晚上的小便桶也都是他拎给,每天早上再将尿倒掉,将小便桶洗掉备用。“养父晚上如果要大小便,或者身体不舒服,他只要轻轻叫一下我,我就会立即醒过来起来去照顾他”。1962年10月,舅舅因患心脏病送医院抢救无效离世,终年仅52岁。

  此后,外婆年老体弱,生活便都由他赡养。他在县城教书,离家很近。为了让外婆安度晚年,在那没有自来水、没有煤气、没有电器用的“三无”情况下,他给外婆做到“五个保”:保米桶有米、保柴仓有柴、保水缸有水、保每天有菜(好差不论)、保有病早治疗。1970年秋天,83岁的外婆患重病住院,他想方设法找了当时医院里最好的医师来诊治。在重病住院期间,他没有请保姆,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和贤惠的妻子共同照顾好老人。住院几天后,医师告知他,外婆已经无法医治,叫他拉回家。他将外婆拉回家后不是让她等死,而是立即去请老中医到家里为外婆诊治服中药。10天后,外婆奇迹般的能被扶着下床走路了。此后的每一天,郑国武都要早早起来,给外婆洗脸、擦身、喂饭、端屎、端尿。每天还会抽出时间帮老人揉一揉手,让她活动活动筋骨。在他的精心照顾下,外婆又无疾安享6年晚年,到89岁才仙逝。

  郑国武虽然过给舅舅当儿子,但生父母同样是他孝敬的对象。因两个哥哥在外地工作,两个弟弟还小,几乎都是他为生父母过生日。每年新鲜果蔬上市时,他会买点果蔬步行送给生父母尝鲜,当时公路未修成,都是靠双脚翻山越岭走到集市。1964年冬,生父身患重病,他同样没放弃一点点希望,在医院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他外请老中医“背靠背”(没接触病人)开方医治生父。生父服用中药一周后出院。1984年秋天,生父又患重病住院。他又开始跑前跑后,想尽一切办法让生父活下来。生父两次重病在他的照顾下共多活22年并安享晚年,到79岁才仙逝。生父患重病期间,也没请保姆,照顾生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担当。因此知情者都说他是“双肩挑”的孝子。

  两位哥哥在外地工作,大哥的长女、二哥的长子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他家。他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将侄女、侄子抚养、教育好。特别是侄女、侄子生病时,都是他帮助送医院诊治。姐姐只读3年书,没有工作,世居农村。姐夫离世后10多年,姐姐生病必前往看望给钱,每年过年前后都前往给点钱和礼物。四弟身体孱弱,务农吃不消。曾随人到福建学打铁手艺3年不入门,没有收入。成年后,生父母担心他担当不起娶妻养子的重任,不同意他娶妻。为此,他为让四弟婚配成家,不仅上山做通生父母的思想工作,在四弟身无分文,结婚时连买被单、枕头套等的钱都没有的情况下。他和妻子二话没说,出钱出力,买被单、做枕头套等供四弟完婚。四弟生儿育女后,许多事和问题都帮助他们解决。

  郑国武夫妻于1969年1月结婚。“文革”初期,他含冤被打成反革命,直到1976年文成县委才发文为他平反。因此,亲友们都说他们是患难夫妻。婚后夫妻努力工作、孝敬长辈、育好子女、勤俭持家、夫妻恩爱、助人为乐,亲友都交口赞许。

  正家风严家规教育儿孙为人处事。家风家规是民风社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正,家规严,修身齐家,国家兴。良好的家风家规形成和传承,关键在于家长。为让儿孙健康成长,将来能担当起国家和民族接班人的重担,家长应以好家风、好家规言传身教。他对儿孙的教育是,大到国家民族方面的为人处事,小到生活细节的严格要求。有时子女在亲友面前说:“我们兄妹被我爸教育得太老实了,连混社会都不会混了。”而他每次回答的都是一句话:“做人就是要做老(诚)实人,老(诚)实人,虽然小亏经常吃点,大亏是永远吃不到的。”有时候在家里商量问题,子女们常有抱怨说:“咱爸是什么事都先为别人考虑好。”他每次回答也是一句话:“凡事都要先为别人考虑好。只有这样,才不会干出伤天害理,损人利己的事来。”时间长了,儿女们不仅理解,而且效仿践行。在生活细节上,要求同样很严,要求儿女做到不能穿睡衣、拖鞋出门等,并教会子孙正确拿好筷子等。要求孙辈不偏食,吃饭时碗里、桌上不能留一粒饭等等。由于言传身教,儿孙们都做得不错。他们夫妇都有退休金,且吃用有余,子女也很孝顺。为让子女理解孝敬内涵,自2010年开始立规,要求子女每月给父母交15元水果费,一直坚持至今。

  助学济困热衷公益建设

  多年来,郑国武老人情系老家文成,一些村庄修桥铺路、困难学生、病困者,他每年都选择一些对象给予资助。并引导儿女行善助人。有时将一些资助内容告知儿女,叫他们也出资助人,子女们都很乐意;郑国武写的《格言悟得》出版后,原本打算回收点成本费,当书赠送给亲友反馈的意见是,该书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为人处事很有教益,在道德滑坡的当今,觉得亲友之说比金钱价更高,立马打消回收成本费的想法,将1000册书送完。近年,在龙湾区文广新局、区委史志办、区教育局以善助善的资助下,他再版5000册继续赠送。他关心小区建设,居住小区十多年,主动为小区植树绿化,在河边铺小路,以方便业主游玩行走;组织小区文艺爱好者学习唱歌、跳舞,活跃小区文化生活。

  总之,凡上门求助者或得知需助者,均不分内外,都能尽力而为,做到能帮则帮,能助则助。

  “郑国武老人为人和善、一直是孝敬长辈的楷模;他的家风家规;他善待家人、善待邻里的事迹在我们小区影响很大,不少家庭把他作为榜样。现在我们小区里没有发现虐待、遗弃老人的现象,邻里纠纷也越来越少了”。“在这个和谐社会不能没有‘爱’字,若当今社会人人都能像郑国武老人一样以孝当先,以爱为本,那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雁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如是说。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编辑: 许淑瑞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