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刻人生 ——访木雕艺人程圣海

2016年11月30日 09:46:40 来源:
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中国传统建筑大多以木结构为主,因此木雕在传统民居中最为常见。

AA

  中国传统建筑大多以木结构为主,因此木雕在传统民居中最为常见。木雕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起源于新石器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于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宝贵的技艺正在逐渐消失。手工木雕也渐渐失去了它固有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如今木雕手艺人作为为数不多的手艺人群,他们的现状如何?为此,记者曾采访了我县木雕艺人程圣海。

  涉足木工行业

  程圣海出生于1946年,原是大峃镇龙川人,后随父辈移居南田镇。记者见到他时,他和其他师傅正在西坑畲族镇敖里村南屏小学旧址为建造敖里周氏宗祠忙碌着,只见他在已切割刨好的木料上画图、雕刻、打磨、抛光,大小不同的工具在他的手里不停地变换着。

  据了解,程圣海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家里兄弟姐妹六个,他排行老三,加上父母长辈,家中有十余口人。他父亲是一名木匠师傅,当年就是靠木工手艺养活了一家人。程圣海从小对木工就产生了兴趣,小学毕业时,他想跟父亲学习木工,当时父亲嫌他年龄小,不同意他接触这个行业,便让他帮家里放牛放羊。可是他不喜欢放牛羊,父亲前脚走,他就悄悄地跟着父亲出门,最终父亲拗不过他,只好让他跟着。15岁时程圣海正式跟父亲学习木工,由于从小耳濡目染,他学习得很快,不久便掌握了木工的基本技能。

  徐世图是程圣海的干爹,和他父亲是同行,不同的是,徐世图擅长的是木雕,他的雕花技术当时在南田镇首屈一指。他见程圣海对木工有着特别的天赋,就收他为徒,让他跟着自己学雕花,就这样,程圣海不但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圆木、方木各种技巧,而且仅用一年的时间从徐世图那里就学会了木雕手艺。

  转战精雕细琢

  木雕是利用木材质感进行雕刻加工、丰富建筑形象的一种雕饰门类,常用于门窗、屏罩、梁架、梁头出檐托木,或家具、陈设等,并根据部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法。雕刻中,木材料的质感相对柔润,而带有一种自然的生机,因此,雕刻多用流畅的曲线和曲面,以表现出明快、柔美的风格。木雕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包括有线雕、浮雕、透雕、隐雕、嵌雕等。无论哪种雕法,雕刻起来都颇费功夫。

  程圣海说,最初学这门手艺的时候,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做工,一直做到天黑为止。常常一整天做下来腰酸背痛,晚上睡觉还得躺在床上寻思着怎么把第二天的雕花任务做得更好。而且这门手艺特别费神,尤其是伤视力,长时间盯着一块木板做细密的雕刻,眼睛经常疲惫不堪。有些雕刻工艺比较细,伤到手也是常有的事。

  说到此,程圣海伸出左手的手指让我们看上面的伤口,处于他左手拇指关节处的伤口伤得特别深,像是木板上的刻痕,看了让人揪心。“这是我20岁做木雕的时候留下的伤疤,做我们这行手艺的人,伤到手是常有的事,但无论是谁,都得过这一关。”程圣海说。

  的确,作为一名木雕艺人,雕花工序要经历凿、雕、修、刮、磨等繁杂的步骤。加之长时间低头雕刻,不仅费眼睛,对脊椎造成的压力也大。师傅一干木雕这行就是几十年,其中辛苦外人很难了解。

  眼花缭乱的刀

  雕刻时,程圣海身边放了一盒大大小小,形式不同的刀具,数量多达几十把。我们对那些大小不一的刀具感到十分好奇。程圣海介绍,这些刀具都是他做木雕的雕刻刀,刻刀有多种,主要分为坯刀和修光刀,两者均用于掘细坯和修光。在坯刀和修光刀中又分为圆刀、平刀、斜刀、玉婉刀、中钢刀、三角刀等。

  接着他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刀具的功能与作用,圆刀,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如花叶、花瓣及花枝干的圆面都需用圆刀适形处理;平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劈削铲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斜刀,刀口呈45度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修光。如,刻人物眼角处,斜刀更好用;玉婉刀,刃口呈圆弧形,是一种介于圆刀与平刀之间的修光用刀,分圆弧和斜弧二种。在平刀与圆刀无法施展时它们可以代替完成;中钢刀,刃口平直两面都有斜度,用它打坯可保持锋正直往,使周围保留部分不受震动。中钢刀还用于印刻人物服饰及道具上的图案花纹;三角刀,刃口呈三角形,主要用于刻毛发、装饰线纹,也是版画与水印木刻艺术制版时常用的一种工具,操作时三角刀尖在木板上推进,木屑从三角槽内吐出,三角刀尖推过的部位便刻画出线条来。

  “初学雕刻时,首先要了解各种刀具的用途,才能用好刀,不然很难雕刻出想要的作品。”程圣海说,“雕刻时,可根据不同用途选择刀具。工具选择配置,一定要严格依照工艺性质,不能随意替代,而且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应有所保证,在传统的工艺雕刻中,木雕工具往往多达百余件,工艺一般的至少也要30件,但经常使用的只是一小部分,多数仅是偶尔使用一下。”随后,我们仔细地数了数程师傅的工具箱,里面刀具竟有上百把。

  木雕材质选择

  雕刻不仅对刀具有所要求,对木质也有一定的要求。程圣海说,木头有的松软、有的粗硬,一般木头松软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木质坚韧、纹理细密、色泽光亮的称之为硬木,如红木、黄杨木、花梨木、扁桃木、榔木等,具有雕刻的全部优点,是雕刻的上等材料,适合雕刻结构复杂、造型细密的作品,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受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只是雕起来比较费工夫又容易损伤刀具。

  正因为如此,他们初学时,使用的多是比较疏松的木质,如椴木、银杏木、樟木、松木等。这类木材适合雕刻造型结构简单、形象比较概括的作品,雕凿起来也比较容易。他们都是由普通的木材学起,掌握一定的技术后,才使用上等材料进行雕刻。所以在创作一件作品之前,首先要对木材有所认识,选择适合于所表现的材料十分重要。

  “选好木料,雕刻过程中,还有许多技巧要掌握。比如构图、层次,线条、纹理、抛光、上色,都要花费许多心思。因为手工木雕不同于流水线出来的批量产品,雕花方法多样复杂,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艺术活。传统雕刻多数雕的是动植物和人物故事,花卉与鸟兽容易些,人物最难雕,尤其是人物表情五官,下手太轻,表现不出特点,太重,就会破掉。之前,工具不发达,破掉了,可修补的就只能进行深雕,反工一次进行补救。后来有了胶水与电动工具,破掉的,可用胶水补救,有的工序也改用电动,但时间上没有相差太多,大多数工序还是靠手工。”程圣海说

  传承令人忧心

  从事木工雕刻50多年以来,程圣海奔波在文成各地,他的木雕技艺日趋精湛,其完成的木雕作品在南田、西坑等地的庙宇、宗祠、牌坊、传统古建设中随处可见。如南田镇刘基庙牌坊、刘基庙,西坑镇岭后、石门等地宗祠都留下他的足迹与汗水。多年来,他为各地木建筑门窗、屏罩、梁架、家具、陈设等付出了许多心血。

  除雕刻外,程圣海还有一个爱好,喜欢武术。他不仅精通南拳,还精通北拳与猴拳。他说,他们家祖上都爱武术,尤其是南拳,在他们家已传了五代。他们学习南拳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雕刻之余,为了舒展筋骨,他会打一会儿拳。

  谈到木雕手艺的传承,如今年逾七十的程圣海说:“民间艺术面临失传的问题的确让我们这帮老艺人忧心忡忡,手艺传承不仅是木雕行业,所有传统行业都面临着这一问题,但这又是手艺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件事。事实上,传统民间艺术往往是慢工出细活,而现代生活节奏快了,年轻人敬而远之也情有可原。而我们做到的是,尽力在我们的手中不失传。”的确,如程圣海所说,所有传统行业都面临着传承的问题,所有的老艺人在坚守这份手艺的同时,也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手艺从自己的手中继续传承下去。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编辑: 许淑瑞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