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出国打工,39岁创立自己的品牌,他的企业成为法国的百强企业;2002年,他回国投资办厂,带回资金和先进的理念。如今的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帮助困难的人,他说:“慈善是纯粹的,不能为了追求回报去做。”
他是法国华侨华人会副主席、东莞威尔快皮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荣弟,塘下中北村人。
30岁出国打工
赚得第一桶金
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响,中国大地到处弥漫着创业的气息。当时,在中北村生产大队工作的徐荣弟也闻到了新鲜的气味,他渴望着能有一个全新的开始。刚好有一位亲戚在法国,徐荣弟寻思着出国创业,当时他已经30岁,成了家有了孩子,但还是毅然出国,成为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华侨。
“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赚更多的钱,让家人过上好生活。”徐荣弟说,“‘出国’这两个字听起来很洋气,但到了法国后,才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和大部分出国的人一样,我也是从打工开始的。”
徐荣弟最初在法国人开的皮具厂打工。打工期间,别人一天上9小时的班,他工作18个小时(做两班),还认真地学习了皮具生产管理的相关技术、技能。由于工作时间长,他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我是农村出来的,从小做农活,除了吃苦耐劳之外,也没有别的资本。”徐荣弟笑着说,生活虽然辛苦,但收入相当可观,“那时每个月可以收入四五百元人民币,对我来说已是巨款。”
打工的日子周而复始,一干就是5年时间。能干肯学的徐荣弟很受老板的器重,很快就做了主管,但此时的他已开始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商业人生。1985年下半年,不甘于寂寞的徐荣弟选择了自己创业,一人身兼数职,既是老板又是工人。
“那时候财富积累得挺快,到1986年的时候我已经赚到了几十万元人民币。”徐荣弟回忆,1986年下半年回家乡时,他兑换了10万元人民币,一捆捆的“大团结”装了整整一个皮箱,“提着沉甸甸的皮箱,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
创立品牌打造法国百强企业
单干了一段时间后,徐荣弟重新考虑未来的发展之路,决定开个小工厂,从事手提包生产。他回忆,虽然当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办厂需要大量的资金,当时在法国的温州人都不富裕,但互信程度非常高,所以大家就成立了“互助会”,比如十几个朋友,每个人出两三万元钱,大家互相介绍,让资金流到需要的地方。
在工厂创立之初,徐荣弟就注重品牌建设,注册了LANCASTER商标。“创业之路虽然艰辛,但工厂的发展很顺利,每年以35%的增速在成长。”徐荣弟说,在创业时,虽然碰到过被投诉该品牌与其他品牌字母相近、自己销售的产品被别人模仿等麻烦事,但总体而言,法国还是有包容性的,整个社会也比较实在。
如今,徐荣弟创立的LANCASTER品牌在法国已经家喻户晓,拥有多家直销店和代理商,在同行业中排名第三位,在法国百强企业中,排名第23位。
讲到LANCASTER品牌的成功,徐荣弟将其归功于对质量的严苛追求。他说,LANCASTER品牌对于他而言,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业务的发展,产品需要外加工,在选择加工厂时他十分谨慎,必须按照自己的标准来生产,一旦发现不达标,立即更换合作伙伴。为此,从在法国本地寻找加工点,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国内代加工,期间他更换了很多家合作商。
2002年,徐荣弟回到国内,在东莞石碣镇创办了自己的工厂,改变了之前代加工的模式。目前该厂有员工700人,专业从事皮具生产,实现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其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加强。
“所有环节都是自己做,给人感觉更纯粹。”徐荣弟说,一路走过来很辛苦,但自己一直牢记自己是什么人,是哪里出来的。在商场打拼不能靠骗人、哄人,而要实实在在地把事情做好,把产品做好,让消费者满意,这才是正道。
在法国打拼多年,徐荣弟讲着一口流利的法语,在法国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在香榭丽舍大街拥有了价值不菲的物业产权。但比起财富来,更让他欣慰的是,旗下的公司最终获得法国本地人的认可,这种认可是真心实意的。他介绍,创业之初,他的公司员工基本上是中国人,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有外国人入职,如今,其法国公司的员工有75%是法国人。“这说明了不仅我们在进步,时代也在进步!”
而徐荣弟的女婿,也在2004年时成为法国国会的一名议员,这也是法国历史上首位华人议员。
不求回报做纯粹的慈善
虽然徐荣弟常年在外,但他却一直心系家乡。每次回到家乡,他都要和儿时的玩伴聚一聚,喝几杯“人家烧”,聊聊天。他觉得这是最幸福的事情。
此外,家乡有需要,徐荣弟都会义不容辞地贡献自己的力量。1986年,阔别祖国6年之后,徐荣弟首次回到塘下,在跟政府领导的谈话间,他得知老家想建一座桥,尚缺四五万元资金,他当即拍板:“剩下的钱我掏了。”
“其实当时我正准备办工厂,手头的资金也很紧张,但是为了家乡的建设,我没有二话。”徐荣弟说。
此后几年,徐荣弟又陆陆续续捐出资金,为家乡修道路、建学校、造老人公寓等。“能为家乡做点事,我觉得很开心。”徐荣弟说。
事业越做越大,财富越来越多,徐荣弟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于慈善事业。多年来,除了自己做慈善,他还搭建起平台,让更多的人关注和投入慈善事业。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在徐荣弟的牵头和动员下,法国的多个温州社团积极捐款,为地震灾区筹集了300多万法郎善款。
2013年4月,东莞浙江商会旗下的“责任中国·东莞浙商会基金”正式启动,首期募资100万元,主要用于东莞区域公益发展项目,徐荣弟便是这个基金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如果要探究徐荣弟多年坚持“奉献社会”的动力之源,与其华侨身份无不相关。“我们虽在异国他乡,但与祖国血脉相连。国家发展了强大了,我们在外面才能抬得起头。”徐荣弟的话很质朴,却道出了一位老华侨对故乡深沉的爱。
徐荣弟说,其实在他的慈善生涯里,当年的“互助会”对他有点启蒙的味道。“但做慈善不比做生意,如果做慈善是为了博取回报,那味道就变了。”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