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村落的文化遗存

2016年12月01日 09:35:21 来源:
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鸣山村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村落,古村落至今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以及丰富的文化遗存。”

AA

  “名人多、古宅多、地主多、古树多。”一谈起平阳县昆阳镇城东社区的鸣山村,村主任管朝亮就用了这四个“多”字,他说,只要这几个字,就算是第一次来鸣山村的游客,也能够从整体上感受到鸣山村那悠久厚重的文化历史,“鸣山村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村落,古村落至今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以及丰富的文化遗存。”

  看到那些古文物,就看到了历史

  据史料记载,鸣山村始建于东晋年间,距今约有一千七百多年,地处昆阳镇郊外,依山带水,村庄三面绕河,北首依山,与周围自然环境非常和谐,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古村落意境。如今,随着城镇不断向外扩张,鸣山村已成县城里很多人夜间锻炼的好去处,通往村子的小路也变成水泥铺就的康庄大道,各式烧烤店、酒吧开满一条街,到了晚上,热闹非凡。正如明朝巡案陈付良到此曾赋诗赞颂:“横阳五里是鸣山,水到桥头第一湾。重叠山山藏古寺,苍槎远村蔽前间。”如此意境,也只能是身在鸣山村中,听故事,看古物,才能领略其中的深厚文化。

  刚刚走进鸣山村,就可以看到一些古民居,包括一些合院式的建筑。这些古宅,一进居多,也有部分二进院落,占地的规模较大。门台均为青砖构筑,造型精美。而上面的木雕,内容也十分丰富,图像栩栩如生。

  而温州一带的村落,只要在水边,必栽榕树。鸣山村也不例外,因为台风等各种原因,村里只剩下4棵大榕树,一棵在鸣山村鸣一桥边,一棵在村里的莲池畔,这两棵榕树树龄不到百年,还有两棵在马九娘娘宫前的河边,树龄450多年,为国家三级古树。

  莲池畔的大榕树下,还有一块专为榕树刻立的碑志,提到“它为鸣山增添一个亮丽景点,也维系一地之风水和安宁”。对先人们来说,除了供后人纳凉外,风水是他们最为看重的另一个因素。久而久之,榕树,便成了今人解读温州乡土文化的一个关键词。

  “你看这里的建筑,古朴、规整,充分体现了浙南传统民居的特色。”听村主任介绍,村中原有三座战备粮仓,现仅保留最大一座,且砖雕精美,整体完整。同时,村中还有一处蔡必胜(南宋武状元)纪念馆,门台亦为青砖封砌,听说也是民国时期建筑,馆内保留蔡必胜的画像与相关资料。

  另外,在平阳当地人脑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这里的石马、石羊、石将军。

  明代进士陈宣墓石雕造像是平阳县的文物保护单位,保留着明代石马、石将军、石羊各一对,是平阳县古墓前保留较完整的饰物群。现在石马、石将军被转移到了东岳殿前,那一对石羊却已不复存在了。“大概在2005年,一个下大雨的晚上被人给偷走了。”村主任说,那时候村里也没那么重视文物的保护,也就没有特别在意。

  36个姓氏,民宅墙上写家训

  鸣山村,被当地人称为“一座宁静而不失喧闹、古老而又不失韵味的村庄”:经过千年的峥嵘岁月,孕育了鸣山人崇文重教、克勤克俭、顽强拼搏的传统美德,也催生出丰富厚实而独具意蕴的家训文化。

  “从空中看,塘河与东岳殿、太阴宫把鸣山村‘画’成了一个八卦图,更巧合的是鸣山村有36个姓氏,与八卦的36卦相符。”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那36个“走出”族谱的家训。

  行走在文化长廊上,眼观两旁,你会看到每个姓氏的家训都绘于自家外墙上,以彩绘山水画和古代家庭美德代表人物以及古体文字等具有“古味”的“家训墙”,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一面面具有独特教育意义,又不失韵味的家训墙在绿树清水、白墙黛瓦的衬托下越发得生动美丽。

  “一孝父母、二和兄弟、三序长幼、四睦夫妇、五训子孙、六亲宗族、七联内外、八慎职守、九遵法纪、十行文明。”这是鸣山村蔡家家训;“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勤与俭……”这是鸣山村徐家家训片段之一;“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这是鸣山村朱子家训内容之一……这一个个家训不再如“隐士”般藏匿在家谱里,而是掀开了那层层神秘的“面纱”,刻在墙上,凝聚成“鸣山家风”,让村民们看得见,摸得着,也让大家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路灯下,月色中,村民们经常围在一起,讨论着墙上的家风家训,也督促自身严格遵照这些方面的标准去做。或许,有时当你穿行在村道上偶遇这些充满哲理的隽语警句时,就彷如穿越时空,与在鸣山生活过的先贤对话一般,别有一番趣味。

  但不知你是不是一个细心的人,如果你有仔细阅读这36个姓氏的家训,你会发现,“孝、礼、友、敬”是出现最为频繁的字眼,这四个字,凝聚了鸣山村人文精神的灵魂,也是鸣山村优秀家风的集中体现。

  家训上墙增添了鸣山村的人文内涵,增进了鸣山人对家训的理解、学习和传承,也为鸣山村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游客来我们鸣山村,这36个姓氏的家训是一定要了解的。”村主任如是说。

  现在,鸣山村正依靠着这些遗存下来的历史文物,深厚的家训人文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留恋和遐想,甚至有些人,用一些独特的方式,在自己的生命中记录下这些古朴的记忆。

  “在元旦,我们村的第二届鸣山民俗文化节里举办了一场盛大又传统的中式婚礼。”村主任对于那时候的场景,似乎跟昨日一样清晰,“村里一对年轻人,按照传统的结婚仪式,新娘坐游船,新郎岸上骑马等候,新娘坐上轿子,穿过村子,最后在清代的老宅拜堂成亲,接受祝福。”

  听村里人说,现在很多人都想办这样的传统婚礼,看样子,古村落鸣山村的文化,已经开始在慢慢渗透,慢慢伸展……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编辑: 许淑瑞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