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提到炒粉干,很多人会想到平阳,在他们眼里。平阳的炒粉干堪称一绝。然而,许多人对平阳炒粉干的材料并不了解,其实这种材料就是远近闻名的“五十丈”粉干。
古村落——“五十丈”
在南雁镇上,餐馆里飘香的粉干味道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加快了我们前行的速度。
几十分钟后,“五十丈”村造型独特的路亭与古戏台已若隐若现。在“五十丈”村头的宝林宫前,数棵300多年、叶子像竹叶的古树参天而立。听同事讲,关于“五十丈”的得名,还有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南宋时期,青街有一个周少,因排行第八,大家就叫他周八,其七位昆仲均在朝中为官,唯有他游手好闲,不思上进。于是,七位嫂子嘲讽他说,如果有朝一日,你周八也像兄长们一样青袍加身,嫂子们一定用青石铺路50丈,迎你荣归故里。受了刺激的周八于是发愤苦读,终于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嫂子们闻讯,不好意思食言,而周八又即刻到家,情急之下,嫂子们就匆匆到离乡八里之外用靛青布铺路50丈迎接。而靛青布铺路的那地方,后来就叫做“五十丈”。
古村落“五十丈”在山门至顺溪的公路旁,距南雁镇2公里处。村子东临前山村,背靠朱公山,竹树交柯,古木参天,是个以珍贵古树为主要特点的古村落,这里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是鳌江龙港饮水工程的源头。
走进五十丈,有一由小鹅卵石铺就的溪滩,它横亘在两山之间。溪水终日静静地流淌,仿佛吟唱着对大地的不老情怀。溪滩上搭着一行行的架子,架子上斜倚着五米多长的竹篾,竹篾上晒着的就是“五十丈”粉干,它们细如线、白如雪,远远望去,如片片矮矮瀑布。据了解,“五十丈”粉干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晾晒,是因为平铺在山川间的溪滩,风大,阳光足,为干燥粉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五十丈粉干的传统工艺
“五十丈”粉干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可追溯到300多年前。
传统工艺制作的“五十丈”粉干需经浸泡、水磨、沥干、团铺、干燥、包装等二十几道工序,其制作出的粉干长、细、白。其独特的制作工序,有别于乐清粉干。据了解,“五十丈”的粉干里有一道独特的工序,叫蒸粉。有了蒸粉这道工序的粉干,口感好,吃起来细腻、柔和。
传统的“五十丈”粉干制作,对生产环境、天气等自然条件要求很严格,首先选用的材料应是近2到3年的优质早稻米;再则浸洗的是南雁优质山泉水,蒸时熟透,压丝极细;最后是一次性自然风干,如此才打造出了细如丝、煮不烂的“五十丈”粉干。因此,“五十丈”的细粉干的产量一直与四季更迭挂钩。一户人家一天做80斤—100斤粉干。天气不好的时候在当地都供不应求,所以温州市场一直以乐清的粗粉干为主,细粉干还少有人卖。而且,传统的粉干制作工序,因人工碾磨的复杂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生产过程中易因为力气不济而受伤。
不仅如此,由于“五十丈”的粉干品相也比一般的粉干白,因此一些消费者在不了解制作工艺的情况下,怀疑“五十丈”的粉干可能加了漂白剂,一度影响了五十丈粉干的销路。
相关小知识
粉干在温州历史中已有近千年,早在北宋初年我市的粉干家坊制作就比较盛名,有些农户就以制作粉干谋生。初期粉干制作工艺是把米用水磨磨成水粉,然后把它烧至半熟后用臼舂捣蒸,而用水礁反复捻捣,直到捣透。因此,粉团粘韧,压出后细如纱线,放在竹编上晾晒到干。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