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爿村谋变

2016年12月01日 09:47:48 来源:
查看评论
核心提示:

  “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一万多人,不仅农耕园站不下人,整个村子都被堵得死死的,人挤人,车挨车,反正是不能动。”

AA

  “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一万多人,不仅农耕园站不下人,整个村子都被堵得死死的,人挤人,车挨车,反正是不能动。”站在流水白农耕园里,昆阳镇水亭社区前爿村书记程自安对于2014年5月1日园区的“混乱”场面,依旧是记忆犹新,虽然现场有些失控,但是足以看出,前爿村打造的“农耕园文化”游乐项目,确实对城市居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说起前爿村,在平阳县也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政村。该村共有村民2065人,外出谋生就占据了一半以上,严重缺乏壮年劳动力;村子环境优美,被当地人当做昆阳镇的一个后花园,所以为了保护生态,该村不允许任何存在污染可能的企业进驻,这也导致了村集体的收入几乎为零。

  即便就是这样一个既缺乏劳动力又没有收入的村子,却靠着村民的支持,在平阳,甚至整个温州发展的十几年浪潮中,不但没有停滞不前,反而朝着建设“两园两区三基地”(流水白农耕园、花果山生态园、民宿休闲区、农房集聚区、休闲养生基地、漂流休闲基地、古驿道登山基地)的目标大步向前迈进。

  “发展旅游好,人多了,我这小店的生意自然不用说。”在流水白农耕园入口处开小卖部的黄老伯正打算着想把自家的店改造一番,因为农耕园带来的消费,据他说,最好一天的营业额有四五千元的收入,所以干什么事情都让他很带劲,“以前根本就不会思考经营的事情,现在自己也都会去考虑了,怎么能够赚更多的钱。”

  黄老伯是“农耕园效益”的直接受益者,而他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人。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每逢节假日,来流水白农耕园的游客量平均每天达3000多人,元旦春节期间更是达到了8000人的日游客量,慕名而来的游客,除了平阳本县的,还有不少是来自乐清、瑞安、苍南等周边县市,极大地推动了平阳都市休闲农业旅游的热潮。该项目人气不断暴涨,也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村民增收。比如说,村民种的番薯、萝卜等农特产品,现在依托农耕园项目,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或田间销售,同时,农耕园也吸纳了部分村里的劳动力,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难的问题。

  “农耕园以展示体验农耕文化、民俗传统文化、花卉观光、瓜果采摘、休闲度假为主,还种植了葡萄、杨梅、郁金香等种类繁多、季节性强的植物,必需由专人打理。”程自安称,经验丰富、身体康健的老农民们正好成为这些“专业对口”的技能人才,在2014年10月1日开园之初,都纷纷前来应聘。

  据了解,现在农耕园中年纪最大的员工已经75岁,年工资收入在3万到4万之间。

  纯朴农业结合现代旅游,前爿村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新路子。也正是因为流水白农耕园的成功,直接催生了花果山生态园以及周边相关配套设施的兴建,这些都被写进了前爿村未来发展的蓝图之中,“花果山生态园借助当地流传的西游文化题材为背景,打造大师兄卖艺、二师兄跳水等数个儿童喜闻乐见的儿童娱乐项目,是对农耕园的一种补充,也是一种改进。”程自安口中的这个花果山生态园,离流水白农耕园只不过500米的距离。

  同时,为了能建成吃、喝、玩、乐、住一应俱全的休闲度假型观光园,该观光园还将其附近的空房子统一规划,建造一批民宿,并在“母亲溪”上建一条铁索桥,将对岸的流水白农家乐山庄与观光园相连接起来。

  “我们将岭下、西岸、黄场三个沿母亲溪而建,环境优美的自然村中的200多间民房外立面进行改造,以山水融合、古朴典雅、青砖白墙的江南乡村风格为主基调,进行统一承租、统一装修、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全面打造休闲宜居的民宿休闲村。”目前,前期几十套民宿休闲屋于2014年9月份推出试营业,入住率已达70%以上,宁静的乡村生活,得到了大家的亲睐。

  现在,“住民宿游两园”这样的旅游线路,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前爿村的谋变之路,也是越走越宽。

本文转自:温州网

N作者: |编辑: 许淑瑞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跟帖评论服务自律规则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温州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