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珍,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洞头基地主任,洞头县政协委员,省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兼任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7月毕业于浙江水产学院海水养殖专业,30多年来一直从事海水养殖科研和技术推广应用工作。
2003年6月,林少珍作为科技骨干下派到洞头,负责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科研基地的建设和渔业科技的研发。当年基地选址在洞头县北岙镇海霞村胜利岙是荒芜的一个小岙口,没有片砖寸瓦,连基本的生活用水、电都没有,海岛交通不便,条件十分艰苦,风吹浪打、蚊叮虫咬、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林少珍带领同事一边在海滩边建设科研基地,一边开展科技研究和成果技术推广工作,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生产第一线。如今洞头基地拥有了实验楼、综合楼等办公场所,添设先进的设备仪器,不仅是省级科研基地,承担省级鱼,虾,贝、藻名优新品种繁育基地等多项功能,还成为集大学生实习、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渔农民创新创业实践为一体的综合基地。
作为省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如何把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造福于民多年来一直是林少珍心中最为惦记的事。洞头是全国最大的羊栖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羊栖菜养殖占全国的95%以上,羊栖菜是渔农民增效增收的“富民菜”。林少珍和同事们从苗种入手,找出了影响羊栖菜产量及质量的根本原因,2008年11月从韩国引进羊栖菜优良苗种,通过不断探索与选育试验,2010年在洞头海区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选育的羊栖菜主茎粗、气囊大、品质好、产量高。如今良种覆盖率达60%,新品种推广面积达8000亩,羊栖菜养殖产量、产值均大幅提,得到广大养殖户、育苗厂和企业的一致好评。主持的《栽培羊栖菜的优良种苗繁育技术研究》获温州市农业科技推广奖二等奖。科研成果为洞头县实施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洞头县羊栖菜产业提升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从业渔农民人均增收3245元,达到16969元,有效推动了渔农业增效、渔农民增收。
洞头区霓屿街道是紫菜养殖主产地,但优质苗种短缺,养殖技术落后,养民文化水平低下一直制约紫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林少珍带领团队引进上海海洋大学“836”科研成果坛紫菜新品种“申福1号”、“申福2号”,与宁波大学联合选育的新品种“浙东1号”(2014年获国家新品种认定)在海区开展推广示范。举办培训讲座,赠送水温计、盐度表等,手把手指导渔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至今累计直接受益渔农民达1350人次,辐射带动5000多人。新品种共育苗面积7515平方米贝壳,累计生产良种种苗225亿株,示范养殖面积6129亩。新品种优良性状显著生长快、产量高,比传统坛紫菜品种产量、产值均提高了15%以上。2014年霓屿乡紫菜养殖产值创下历史新高,桐岙、布袋岙、田岙、石子岙、长坑龙等散落在海边渔村的养殖户,养殖20~30亩,获利20万元以上。酷暑严寒林少珍带领着科技人员无数次行走在渔村的小路上、奔波于养殖筏架边,洒下辛勤的汗水。春季带着新品种去指导农户播撒种子,夏天要去提醒预防台风、高温,初秋指导养民采苗下海养殖、收获。海岛渔农民转产转业看到了新希望。
在积极推广科技成果在渔业生产中应用与示范,彰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林少珍还以科技人员特有的严谨态度关注生态效益。走渔村、下渔排、访农户深入调研,提交“网箱养殖限制投喂冰鲜杂鱼推广配合饲料”政协提案,提出以“五水共治”为载体,推动海水网箱养殖由粗放高污型向可持续生态型转变,助推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被列为县政协重点提案,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海岛的日日夜夜工作、生活中,她已然把自己当成了一名洞头人,运用专业知识特长,扎根海岛、情系渔民,为政府职能部门建言献策,为广大渔农民谋福利。辛勤的付出,也收获诸多的荣誉,但林少珍总是说:“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比起大家给我的荣誉和养民的期望,我做得远远不够。”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