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大半辈子,整整50年的时间去做一件善事——治病救人。这位就是乡亲们口中的“老周”,他的名字叫做周明福。
1947年农历二月,周明福出生在洞头大瞿岛上的一户农民家庭里。大瞿,位于洞头城区西南约9公里的海域上,虽然岛上林木成萌,繁花似锦,被誉为“海上绿洲”、“海外桃源”,但因交通不便,常年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岛上经济十分落后。大瞿岛没有乡村医生,也没有医生愿意到那里去,群众生病要坐船去城区,非常不便,有些人常常会因此错过治疗的机会。周明福的母亲就深受其苦。自打他懂事起,就常常看到自己的母亲因为胆囊炎发作而疼的脸色苍白,那时,周明福就励志要成为一名医生,把母亲的病治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推荐到乡卫生院去学习,自从当了“赤脚医生”后,老周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了。感冒、咳嗽、中暑这些小病都能及时给村民开方抓药,但是一旦碰上骨折、肠炎等病就让他犯难了。为了不让伤病出村,更好地方便群众看病,周明福不断寻找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后来又多次被保送到区里、市里甚至省里培训深造,用他的话说,就是走到哪里学到哪里。中西医结合,草药为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样样精通……几十年的积累,使得老周的医术有了很大的长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有老周给我们看病,大伙儿都放心。”群众们一提到老周都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他精湛的医术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周明福家在深山处,平日仅靠养鸡养羊维持生计,大瞿家中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老旧的电视机和一台收音机,连个像样的衣柜都没有,每当雨季家里下的雨比外头还大。尽管如此,老周还是自掏腰包在山上种下500多种中草药。为了方便村民上门就诊,他还用锄头凿出了一条条山路。从开药方、采药、送药、煎药、尝药到试药,每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所有费用老周都分文不取。“生病的人最痛苦了,最需要钱了,我这个钱不收,他们自己拿去用就更好了”。每当问及为什么看病不收费时,老周想到的总是病人。
“老周,老周,快,我家吴娣肚子疼得厉害,请快给看看……”一个滂泼大雨的深夜,熟睡的周明福被一阵焦急的敲门声惊醒。“病情就是命令,我得马上赶过去。”满身疲惫的老周二话不说,翻身下床,挎上药箱就出门。披着蓑衣,没有手电,身形瘦小的老周踩着泥泞冒雨疾行。“一尺多宽的山路,崎岖不平,夜里漆黑一片,只能靠着微弱的光亮认道,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摔倒进草丛中。”周明福回忆着。所幸的是老周及时赶到病人家中,经过细致的检查和了解,病人患的是急性肠炎,已出现腹痛、呕吐,疼得近于昏迷。他立即给病人打针喂药、按摩推拿、针灸处理,经过几个钟头的治疗,病人的病情好转。
此时,周明福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因岛上通讯条件有限,要联系上老周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保证村民的健康,老周天一亮就背着药箱沿着崎岖的山路挨家挨户地走访,不论骄阳烈日、不管风吹雨打、不怕寒冬酷暑、不顾蚊叮虫咬,老周雷打不动。为了不落下一户生病的村民,老周往往看好这一家就往下一家赶,随叫随到。长达半个世纪不停的行走,老周的两腿得了严重的静脉曲张,可老周却说这点病痛不算什么。
50年的风风雨雨,50年的默默奉献,50年的无悔坚守,曾经有很多次机会,周明福可以离开这个小岛去更好的地方发展,让家人过更好的生活,但他都不为所动。古稀之年,子女们早已长大成人,而且在县城买了房子,老伴和孩子们也一直劝他到县城养老。他偶尔回县城的时候,邻居都会找上门看病。很多人劝他,回县城开个诊所,既能帮到大家,又能赚钱。可他总说,我身体还好,只要岛上的人需要我,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就继续服务下去。
如今,两鬓斑白的老周依旧守护着这个大瞿岛,每天坚持走家串户,为岛上老百姓解除病痛。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无情的痕迹,可“老周”在大家心中却一直未老。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