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岛之县”洞头 ,是大陆14个海岛县区之一,拥有大小岛屿302个,以岛奇、滩佳、礁美、鱼鲜、生态优引人入胜,余光中曾以“洞天福地、从此开头”诠释洞头,可谓是宜人的“海上桃源”。
洞头的名称源于一个传说。传说清代年间,一艘福建渔船到洞头海面一带捕鱼,渔夫用吊桶打水刷船板时,桶绳断了,吊桶随即被浪卷没。等渔船绕到岛东北端的一个岙口时,意外发现海上竟漂着那只吊桶。渔夫猜测,海底一定有个洞,当时吊桶被卷入海洞里,海洞一直通到这个岙口。于是把吊桶掉下去的地方叫洞头,吊桶浮上来的岙叫洞尾(即现在的桐桥尾)。
现实中,洞头也和福建大有关系,郑成功曾经在岛上屯军演武,岛上居民多为惠安、晋江、同安地区的移民后裔。因此漫步在洞头,耳边飘来的闽南话,香火旺盛的妈祖宫,距离基隆港不过138海里的路程,让所有初次到洞头的台湾人都不会感到陌生。
洞头的海运业自古兴旺,明代就有两岸间的民间经商活动。直到1949年,渔船商船的来往以及两地之间通婚都颇为频繁。在洞头县南面的海上,有一座半屏山,山的西面有渔港、村庄和田园,而山的东面则像被利斧削掉了一样,只有断崖峭壁。高雄同样也有一座类似的半屏山。在洞头广为流传的民谣中,就有“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洞头,一半在台湾”的说法。大自然的巧合为洞头与台湾民众的交流来往提供了一条天然的纽带。近些年,洞头以“两岸半屏山”为主题的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每年的妈祖平安节是洞头最热闹的时候。明清时候,来自福建沿海的先民把尊崇妈祖的习俗带到洞头。传说有一年渔汛结束时,湄洲渔民请上妈祖神像,正准备返回,神像的手足却突然掉下来(当时的神像是木制的)。洞头岛东沙港的渔民看见了,忙说:洞头风光好,妈祖喜欢留在这里,你们就把这尊神像送给我们吧!我们一定会好好供奉的。湄洲渔民见此情景,就把那尊妈祖神像重新安装好,送给了东沙渔民。就这样,东沙及附近村岙的13位有威望的渔民担任主事,郑重地接过妈祖神像,先在旧茅寮中供奉着,后来又通过集资,在东沙渔港内侧兴建了妈祖庙。这就是如今的“东沙妈祖宫”。自建成东沙妈祖宫后,信众们四时朝拜,至今一直是香火鼎盛。现洞头海岛有妈祖庙共12座,妈祖与其他神灵供奉的还有11座,每个主要住人岛都建有妈祖庙。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