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浙江温州文成县,可能大多数人并不熟悉,但是提到刘伯温,就几乎是无人不知了。作为历史上可与诸葛孔明、张良齐名的谋臣,刘伯温于元末乱世间运筹帷幄,辅佐朱元璋成就帝业一统大明江山,被誉为“学为帝师、才称王佐”和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1946年,瑞安、泰顺、青田三县边区析置文成县,刘伯温故居、墓和诚意伯庙均处境内,为纪念这位历史人物,县名即由刘基的谥号“文成”而来。
刘伯温在世时,民间就有许多他的传说。此后数量越来越多、流布越来越广,并日益丰富起来。最早的记录要算明初黄伯生《刘公行状》里的有关内容。《行状》说刘基在西湖望云气,认为“此天子气也,应在金陵,十年后有王者起其下,我当辅之”;又说刘基看见日中黑子,预测东南方向必将失去一员大将,不久胡深果然败没。
明朝中后期,文人笔记对刘伯温传说更是多有记录。隆庆年间的进士赵善政辑有《宾退录》四卷,开篇即有“鄱阳湖更舟”的神奇记载。约与此同时的邓士龙辑成《国朝典故》,其中《遵闻录》篇载有“筑城之谶”。万历年间由焦竑所辑的《玉堂丛语》卷八《志异》中,则较详细地记录了“石室得天书”的故事。
满清时期,刘伯温传说在文人笔记中也多有记录,如吴承谋的《吴兴旧闻录》卷一、欧阳苏的《蛟溪书屋怀刘青田先生并序》,及清末民初的《烧饼歌》等等。
如今这些传说经过编辑整理,与每年春秋两次汇聚温州、瑞安、苍南、青田、乐清、大峃及南田本地的万名刘伯温后裔以及海峡两岸明史专家学者的“太公祭”,成为文成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以刘伯温为纽带,每年文成也举办了众多两岸刘伯温文化研讨活动。
山清水秀的文成是刘伯温故里,也是道教文化中的“天下第六福地”。这里不仅走出了刘伯温,同时也是北宋名相富弼的祖籍地和其在大陆最大的后裔聚居地。
此外,东方药师佛道场“天圣山安福寺”也坐落文成。这座寺庙始建于公元808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清世祖顺治皇帝曾为该寺御书“大雄宝殿”,乾隆年间被封为皇家寺院。2003年寺庙重建,如今是浙江佛学院温州学院的所在地,也是全世界信仰药师佛的朝圣地。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