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出台《全域打造“台青筑梦家园”暨深化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通过构建“3+11+N”平台体系,实施五大行动,全力建设“创新、服务、就业、文化、居住”五大新生态,全市域打造“台青筑梦家园”。
《计划》明确主要目标任务:加快培育一批海峡两岸特色现代产业集群,全面形成台青扎根创业、民企引进台湾职业经理人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氛围,高效供给“筑梦温州”品牌为引领的台青创业就业服务,为台青筑梦温州构建宜居宜业最优环境。通过三年努力,将温州打造成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增长极、台青筑梦家园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
“3+11+N”——
打造两岸融合发展新品牌
“这儿的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水上运动等方面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前不久,台湾嘉信游艇有限公司董事长龚芸广踏上百岛洞头,对正在洽谈的游艇码头项目十分看好。两岸文化旅游交流有了新一幕。
为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推进两岸深度融合发展,我市将构建“3+11+N”平台体系,聚焦建设洞头两岸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区、乐清两岸先进制造业基地、苍南两岸民间资本市场准入先行区三大重点平台,为全市域打造“台青筑梦家园”提供样板。
同时,围绕智能制造、科创服务、生命健康、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领域,我市大力建设11个两岸创新创业合作特色平台。其中,浙南产业集聚区台湾智能创新中心将引进智能机器人、精密机械等智能装备领域的台湾研究院所、研究中心等,力争打造省内一流的两岸智能创新策源地。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将融合“进出口贸易联动”“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推动海峡两岸外贸创新发展。
此外,推进形成N个涉台优质项目,建设一批两岸特色产业基地、集聚一批涉台优质企业、落地一批涉台重大建设项目、招引一批两岸高层次人才、办好一批两岸主题交流活动,打造两岸融合发展新品牌。
五大融合——
构建宜居宜业最优环境
一道海峡连两岸,来来往往一家人。如何建设两岸民营经济合作新高地、打造支持台青创新创业新平台、展现两岸文化交流新亮点?《计划》提出,我市将实施两岸产业、贸易、民智、文化、社会五大融合行动,为来温创业、就业、学习、生活的台青构建更加温馨、舒适的居住生态。
在产业融合方面,构建产业发展载体,支持鼓励合作共建众创空间,打造台湾产业承接区,高水平建设浙台青年温州创意中心等。集聚产业创新要素,鼓励台湾科研机构在温设立独立法人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培育具有两岸元素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强化产业招商引资,建设“东引台资”高地。搭建经贸活动平台,举办国家级两岸经贸活动浙江·台湾合作周等活动,形成“1+X”论坛品牌。
在贸易融合方面,促进对台贸易更加开放,推动对台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试点开展对台快件业务,发展海峡北线滚装轮渡运输、集装箱班轮航线等。健全温商台商融合机制,分领域建设两岸企业联盟,支持温商台商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设立或入驻境外产业园和经贸合作园区。推动两岸金融互动创新,鼓励温州民间资本参与入股台湾金融机构等。
在民智融合方面,建设对台招才引智高地,做强“筑梦温州”台湾人才招聘会,打造全省对台招才引智第一平台。建设台湾人才公寓、台湾青年公寓,开展助力台青创业暖心行动。强化台青创新创业服务,建设世界温州人家园台青服务中心。打造两岸人才交流基地,成立两岸民商学院,建设台湾青年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和高端培训基地等。
在文化融合方面,做大“双屏论坛”交流品牌,常态化举办“双屏论坛”。深化“一县一品”两岸交流活动,以基层文化交流为重点,形成“一县一品”两岸交流特色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两岸国学文化交流平台。以两岸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等交流为重点,设立温台文化交流固定平台;鼓励开展两岸社区交流等。
在社会融合方面,鼓励两岸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温州交通道路、城市市政设施、农村新社区等建设。招引台湾高端医疗、健康体检、健康管理、生命关怀等健康服务业领域优质资源。强化两岸宜商宜居宜业社会环境营造,畅通惠企政策“直通车”、两岸同心“台事通”等,力争打造审批项目最少、办事速度最快、服务质量最优的“三最”涉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样板。
本文转自: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