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引发广泛关注。在3月5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
那么,“无废城市”中的“废”究竟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无废城市”?建设主体是谁?我国出台了哪些政策?
NO.1
“无废城市”的“废”是什么?
“无废城市”作为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其远景目标是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无废城市”的“废”就是指固体废物,究竟哪些属于固体废物,如何区分固体废物的类别?
1、什么是固体废物?
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固体废物有哪些类别?
按照固体废物的来源,固体废物可分为以下图表所示的主要几大类别:
NO.2“无废城市”的由来
1、国际
人类生活空间受到废弃物的侵害已经引起全球各国高度关注,建设“无废城市”现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城市的规划目标。“无废城市”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近20年,国际社会在建设“无废城市”的过程中已积累了相关经验,对我国建设“无废城市”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1]。
欧盟先后发布“迈向循环经济:欧洲零废物计划”“循环经济一揽子计划”,提出到2030年,城市废弃物利用率达到65%,包装废弃物实现75%再利用,城市废弃物填埋率不得超过10%,禁止将分类收集的废弃物进行填埋处置等零废弃目标[2]。新加坡提出迈向“零废物”的国家愿景,通过减量、 再利用和再循环,努力实现食物和原料无浪费,并尽可能将其再利用和回收。日本持续推进建设循环经济社会基本规划,通过促进生产、物流、消费以至废弃过程中资源的有效使用与循环,将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降到最低程度。
国际上8个城市已明确提出建设“无废城市”(见下图),其建设成效已获得国际社会认可。虽然因资源禀赋、政治体制、管理制度、文化习惯等不同,在建设“无废城市”过程中采取的路径和措施存在较大差异,但相同的是,这些城市均制定了长期且量化的“无废”目标,遵循废弃物避免、减少、重复使用、循环利用、能量恢复、填埋的处理优先级顺序,并不断完善废弃物管理体系、引入专业化的管理等。
2、国内
当前国内部分地区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于固体废物减量、回收、利用与处置问题重视不够、考虑不足,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 “无废城市”建设的提出,有利于从城市整体层面继续深化固废管理制度改革,提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自建国以来,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时期[4]: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递增、成分日趋复杂,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问题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所以此次“无废城市”建设的提出,在加强固废综合利用管理的背景下,有着政策与规划的连贯性。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到2020年将在全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为全方位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NO.3“无废城市”的建设主体
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过程,关系生产者、消费者、回收者、利用者、处置者等多方利益,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协同共治,因此“无废城市”建设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公众[5]。
由于“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涉及的技术性强、领域多、范围广,因此政府应是“无废城市”建设重要的责任主体,应当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下图列示了建设“无废城市”涉及的主要政府职能部门。
NO.4“无废城市”相关政策
“十三五”以来,国家频繁出台相关政策为“无废城市”的建设进行铺垫,这些政策对于“无废城市”建设发展影响重大、指导意义深远。
表6 “十三五”以来与“无废城市”相关主要政策
稿件来源:科城环境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