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视

温网议事厅|探寻洞头海上“富春山居图”

  2003年5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视察洞头时嘱咐,“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很重要的位置,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子”“真正把洞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

  2016年、2019年,洞头先后两次被选入全国蓝色海湾整治工程。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转机,也是对这片海湾的命运的抉择。洞头的居民们,和政府一起,齐心协力,让海湾重新焕发生机。

  2022年12月16日,温州洞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二期工程通过专家组验收。“破堤通海”“十里湿地”“生态海堤”“退养还海”“渔港疏浚”“岸线修复”等项目一一实施落地,铺展出“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的大美画卷,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探索打卡。

  近日,《温网议事厅》栏目特别走进洞头,邀请温州市(洞头)蓝色海湾整治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讲述洞头蓝色海湾整治的背后故事。

  海湾环境面临严重危机

  洞头位于浙江东南沿海,是全国14个海岛区(县)之一。拥有302个岛屿和351公里的海岸线,总面积2862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占了近95%,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曾经,“重发展,轻环境 ”的做法使当地的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近岸海域污染,滨海景观沙滩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频发影响,非法挖砂、采砂以及其他人为干扰损害程度日益加剧,岸线景观破碎化较严重,整体面貌破旧、凌乱。加之过度捕捞和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和鱼类物种数量减少。

  曾经的洞头蓝色海湾面临着可怕的危机。

  “蓝目标而努力的修复之路

  “以海为美,拥海而兴”,蓝色海湾整治是洞头的一道必答题,更是其瞄准海洋生态建设机遇的一次重要选择。

  2016年,以“蓝色海湾”为名,国家开始大力整治修复海洋生态,范围以海湾为重点,拓展至其毗邻海域和其他受损区域。同年,温州成为全国首批8个“蓝色海湾”修复试点城市之一,启动蓝色海湾修复一期项目。

  2019年4月,洞头再次入围蓝色海湾修复二期项目,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两次获得中央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奖励支持的区(县)。

  “一个恢复的蓝湾不仅能使以它为家的植物、动物和人们受益,而且还将对周围地区和沿海各界产生积极的影响。”温州市(洞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昌达是最早提出修复蓝湾倡议的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蓝湾修复计划将重点放在几个关键的恢复领域。

  “重建海岸线”、“渔港疏浚”、“退养还海”、“破堤通海”,清退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传统网箱养殖,推动传统渔业向都市休闲渔业转型;破开曾经让洞头实现陆海相连的灵霓大堤,让被人工隔开十余年的“两片海”重新联通,并为鱼类产卵和生长创造新的栖息地。

  修复计划还致力于恢复海湾的湿地,创建一个由“十里湿地”、“生态海堤”、“沙滩恢复”、“筑巢引鸟”工程组成的立体网络,不仅丰富了生活旅游,也为涉水鸟类,两栖动物等各种物种提供栖息地。

  保护、修复、提升,在蓝湾整治行动中,洞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更是发挥了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设想,务实推进。

  “蓝湾修复计划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其结果也非常壮观。”李昌达主任介绍,蓝湾项目投资庞大,依靠政府单一投入难以为继,而温州民营经济的优势,成为洞头蓝湾项目推进的强心剂。

  据悉,按照“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洞头政府出台政策,吸引民企参与,并开展“村企共建”模式,使政府不再“孤军奋战”。社会资本的“共同参与”,让生态修复之路走得更加顺风顺水。

  碧海蓝天也是金山银山

  蓝色海湾的修复,带给当地群众更多的生机与希望,不仅是环境的恢复,更是生活的重生。它带动民宿、餐饮业、娱乐业等文旅产业的发展,让洞头利用生态“杠杆”撬动了产业崛起、海岛振兴,让海岛群众换一种方式更好地“靠海吃海”。

  数据显示,近几年,洞头老百姓工资性、财产性、经营性收入大幅增长,城乡收入比缩小至1.58:1,均衡度排在浙江前列。

  而最可喜的是,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回到洞头,据统计,近几年每年约有千名大学生回乡创业,常住人口比十年前增长了22%。

  碧海蓝天也是金山银山,蓝湾整治带来生态、经济的提振,惠及海岛上的每一个人。

  “我现在还能感受到那种激动、兴奋的感觉,当央视《焦点访谈》镜头里出现我们东岙沙滩,看到海浪拍打着沙滩的美景,一种自豪感就会不断涌上心头。”李昌达主任是洞头蓝湾整治工程设计与推进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他与所有建设者们一样,深知当前成果的来之不易。

  “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如今,山海兼胜、风光旖旎的洞头,宛若一幅精美的海上富春山居图,向世人徐徐展开。

稿件来源:温州新闻网

编辑: 许淑瑞 | 责任编辑:徐琼峰 | 监制:黄作敏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