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视

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申长雨在《中国网信》杂志发表署名文章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作用 有力支撑网络强国建设

  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 申长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内国际发展大局,立足信息化发展大势,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系统擘画了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国家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知识产权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积极落实《规划》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助力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制度作用,有力支撑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加强知识产权顶层设计,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与网络强国建设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强调“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是一项关乎全局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加强战略协调、汇聚多方力量、形成发展合力。

  近年来,知识产权局始终注重在知识产权顶层设计中加强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协同,推动知识产权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深度融合发展。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这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高度契合,也和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进程高度契合。《纲要》还提出,要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探索完善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完善算法、商业方法、人工智能产出物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等,这都是支撑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有力举措。知识产权局将按照党中央擘画的发展蓝图,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使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合拍共振、相向而行,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夯实知识产权基础制度,促进数字资源高效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数据产权制度是加快数据高效流转、促进数据价值更好实现的“推进器”,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制度基础,对促进互联网经济和数字经济做大做强、保障网络强国建设行稳致远至关重要。

  近年来,知识产权局充分发挥作为产权管理部门对产权制度运行更为了解、对登记确权工作更为熟悉的职能优势,持续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研究,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并提出“四个充分”的基本原则,即充分考虑数据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充分把握数据的特有属性和产权制度的客观规律,充分尊重数据处理者的创造性劳动和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数据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着力推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相结合,自2021年起,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8个地方组织开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推动试点在地方立法、政策制定、登记管理、权益保护、交易使用等方面的实践。其中,浙江率先探索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多家企业通过数据质押获得融资贷款。2023年初,深圳上线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业务,截至2月底已经发放36份登记证书。这些经验和成果,对于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助力数字信息技术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规划》明确提出,要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数字信息技术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也是衡量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知识产权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持续加大数字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一是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不断完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专利审查规则,服务创新主体更好地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储备。截至2022年底,我国信息技术管理、计算机技术等数字技术领域有效发明专利增长最快,分别同比增长59.6%和28.8%。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2.5万件,同比增长17.9%,专利储备不断增强。二是强化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印发《“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充分运用“互联网+”相关技术手段提升保护效率和水平,开展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治理,切实打击网络平台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有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数字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综合支撑作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相关产业,在地方布局设立16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相关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提供专利预审、综合运用、维权援助、信息服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受到地方的普遍欢迎和企业的充分认可。

图片

  知识产权局上线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提供商标、专利、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申请、缴费、信息查询、检索及数据下载等“一站式”服务,初步实现知识产权业务服务、政务服务、信息服务“一网通办”。

  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规划》明确提出,要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近年来,知识产权局持续加强与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协同及相关产业部门的协调联动,注重培育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专利战略布局。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反应堆、脑机接口、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支持央企、高校院所开展专利导航分析,支撑重点创新主体提高研发起点、优化专利布局、规避侵权风险,助力数字信息领域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2021年,我国在中美欧日韩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获得授权的人工智能发明专利达到5.7万件,是2016年的5.1倍,年均增长38.5%。截至2022年6月,中国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1.8万项,全球占比达40%。二是健全数字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机制。围绕物联网、智慧家庭、5G通信、人工智能、能源互联网、网络安全等网信重点领域,支持建设7个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通过供需对接、金融服务、专利导航、价值评估等相关运营服务,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助推专利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三是大力培育与数字技术相关的专利密集型产业。2021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4.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GDP比重为12.44%。其中,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业和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处于领先地位,所占比重分别为21.4%和20%,增速分别达到16%和18.1%,反映了数字经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蓬勃活力。

  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释放数字惠民便民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数字政府是引领驱动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

  近年来,知识产权局着力通过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一是不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一网通办”公共服务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发明专利申请、PCT国际专利申请、外观设计国际申请等业务“一站式”线上服务,专利、商标证书实现电子化,公布公告实现“掌上查”。截至2022年底,专利、商标电子申请率分别达到99.72%和99.55%,为权利人办理业务提供了极大便利。二是不断利用数字赋能公共服务体系。“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实现省级全覆盖,国家级重要公共服务网点达到348家。截至2022年底,全国27个省(区、市)及15个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建有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占比达91%。三是不断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战略价值,基本实现专利、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基础数据“应开放、尽开放”。扩大开放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向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配置的标准化数据种类增至53种,助力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水平提升。

图片

  2021~2022年我国专利、商标电子申请率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知识产权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贡献知识产权力量。

图片

稿件来源:中国网信

编辑: 许淑瑞 | 责任编辑:徐琼峰 | 监制:黄作敏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