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小的馒头到底蕴藏着多大的能量,仅仅是果腹充饥吗?不,你如果看了讲述上个世纪60-70年代展现天山筑路官兵为响应毛主席要把天山搞活的红色电影《守望天山》将有不一样的体会。
不知道你是否相信一个小小的馒头虽不起眼,但真的可以在关键时刻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你持怀疑态度,回望此部红色电影,主人翁原型陈俊贵将给出不一样的答案。41年前,他和他的班长一行四人在执行任务时,遭遇暴风雪围困,而随身携带的补给,二十个馒头仅剩下最后一个。生死关头,班长郑林书把这最后一个可以活命的馒头让给了陈俊贵。给出的理由是他和副班长罗强是党员,另一名随行的战士陈卫星是老兵,而陈俊贵是新兵,且年龄最小;最后陈俊贵眼含着泪水从最后一个馒头中获得了能量和生的希望,而两位班长却壮烈牺牲。为报答班长的救命之恩,陈俊贵复原后,携带妻儿重返天山,为班长和牺牲的战友守墓,而这一守距离今年2021已经整整36载。36年,因一个馒头,而守护一生,陈俊贵说他永远不后悔来这里为班长守墓,因为是班长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说虽然自己是东北人,但他的根,却永远在这里,在乔尔玛烈士陵园。在电影之外,红色基因代代传,如今陈俊贵的儿子陈晓宏,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第二代守墓人,接续在乔尔玛烈士陵园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基因。
馒头虽小,但影响巨大,这个馒头是什么?仅仅是一个馒头吗?不,是党性,是超越了个人的最光辉的人性。党性是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重要基石。正因为是党员,班长让出了生的希望;正因为是老兵,长期接受了党性的熏陶,战友也让出了生的希望。而陈俊贵因为这一个馒头,因为这党性的光辉,将一生都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守候崇高的灵魂。
那么党性又来自哪里?共产党员的党性来自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咱们中国共产党人最闪亮的精神底色。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和统一的。从小小红船到微微巨轮,有一种信仰叫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天山埋忠骨,捐躯为谁?为祖国,为人民,为全天下的中国人。此时此刻,请允许我向天山精神的缔造者,广大筑路官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舍生忘死,哪有我们的诗和远方。
总之电影中的一个馒头,让我强烈地感受到筑路英烈的事迹和精神是咱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传承这红色的基因,我们应责无旁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新时代的青年应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之力,爱党爱国爱人民,锤炼本领,增长才干,拒绝躺平,走好新时代的“天山路”,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作者:曹海峰
稿件来源: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