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视

横空出世 坚持到底 ——观《横空出世》有感

  “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在罗布泊爆炸。这朵巨大的蘑菇云,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横空出世》讲述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冯石将军接到中央委派的重要使命,需主持原子弹的研发工作,他带着一支经过烈火淬炼的英雄部队,与从美国留学归来的陆光达等科学界精英人才从世界各地来到西北荒漠。他们在内外皆无支援的艰苦条件下,为着同一个强国梦努力的故事。

  咬定青山不放松 胜利就是坚持到底

  “研究中断了,图纸材料全都给拿走了,工厂瘫痪了,项目搁浅了,他们不经协商没有通知,突然就撤走了”。这是滴酒不沾的陆先达在“欢送”苏联指导人员离开后,对其妻子吼出的一句“醉话”。

  名校毕业、功成名就、家庭美满、前途无量——从零开始、隐姓埋名、与妻分居、驻扎荒漠”。“中央让你回来,是要你搞原子弹。7天内必到位。”

  于是,陆先达选择了后者。

  而另一边,他与武将出身的冯石将军,因此契机合作。

  1955年1月8日,我国人民解放军收复一江山岛,美国决定在中国投原子弹。

  1955年1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了中国要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决策。

  没有技术,怎么办?中国专家,从头开始。

  没有场地,怎么办?一路向西,罗布泊平地而起!

  没有资金,怎么办?就这么一穷二白,坚持下去!

  是那股造原子弹卫国的精神气,凝结了这群人。

  选址时与苏联人的冲突、守护小家还是大家的矛盾、是用劣等盐碱水施工还是停工的争议、文人与武将的截然个性,都在“造出原子弹”这一共同目标前弥散了。

  喝咖啡的科研精英和吃惯了咸菜馒头的军工、复杂繁琐的演算公式和精细严密元件、15岁的青涩脸庞与80岁的饱经风霜,都为“造出原子弹”这一共同目标前联手了。

  记得靶场那场戏,高明连开数枪,喝问,“现在多少环了?”“报告首长,596环!”“好!596!59年6月,苏联人走了,我们自己干!我们的原子弹工程代号就叫596!“在这个世界上,要想不受欺负,不就能没有这个东西。所以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都要把它搞出来。”

  果断干脆,正义凛然,快意恩仇,有胆有识。我们的前辈,有这份骨气,更有这份能力。

  纵浪大化里 不喜亦不惧

  我做为一个20岁的大学生,第一次观看这部影片时,就深深被革命前辈的风骨打动。观看时,我坐在寝室柔软的座垫上,吹着温度适宜的空调,刚刚吃完一份送餐到寝的外卖。上午刚学习了一个新软件,操作模式、全英文界面十分陌生,老师讲的飞快,我在课堂一再掉队,而这门我极其不擅长的课程还要上一学期,我不禁灰心。——这才选择了这部片子观看。

  想到影片中的一段对白:“中央让你回来,是让你造原子弹的。”“我不会”。“7天内必到位。”

  “不会”是极正常的情况吧。在第一次接触某事物时候,人人都会因陌生而感到恐惧、不禁后退。但我们大学生,已然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学东西,还有老师的步步指导。而我们的前辈,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他们没有教师、没有经验,甚至要饿着肚子完成这项任务。

  当然,说靠着前辈精神就可以克服难处优秀完成这门课程,是可笑的、刻奇的、虚假的。但

  那份“坚持下去”的精神,是我可以好好吸收、秉持的。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特殊的:全校第一届。学生没有学长的指路、老师没有前辈的传授。网络与新媒体,这个专业本就是一新生事物。学习它,不仅需要学习传统新闻专业的理论,也要学习一系列新软件——后者需要电脑,又恰恰是我的一个小短板。

  到了大三,已然不是萌新,学业压力之上又新增身份焦虑。两年前的青涩褪去了,两年后的醇熟还未至;有了自我主见,却未经济独立。”谁的青春不迷茫?”此话虽俗套,但的确如此。

  我们被铺天盖地的信息包围着,一个接一个的比赛包围着,纷繁的课程社团包围着。也被绩点分数包围着、各项头衔荣誉包围着,甚至容貌身材焦虑包围着。我们必须:取得这些证书、拿满这些分数,才能证明自己的优秀和可爱。

  我们真的必须要取得这些,才能证明自己的优秀和可爱吗?

  走好选择的路 不选好走的路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在罗布泊横空出世。

  我们的前辈,走好选择的路,而不是走好走的路。一旦下定决心,要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要用自己的方式,坚持到底,做出结果。

  我们也应该在自己的坐标里,横空出世。

  大三的困惑有了答案。选择正确的路,而非好走的路。坚定选择、坚持不懈、坚持到底;自己承担后果,自己享受甜蜜。如果抉择自定,那么即使失败了,也会少一份悔恨。

  《横空出世》中的陆先达,为了严守国家机密,承受了与爱妻分离十余月之痛;而其妻子王茹慧,后也负责了原子弹理论的教学任务。小家融入了大家,小家不散。而这份为共同目标齐心并进的自豪感与快乐,是一个小家难达到的。当王茹慧给一屋子将军上课时,所有将军起立喊“老师好”的时候;当王茹慧在大雨中看到陆广达,激动而笑把咖啡掉水里的时候;当夫妻俩在戈壁罕见的大雨后,冰凉的雨水中相逢,深情凝望的时候。这朵壮美的蘑菇云,又多了一份夫妻共同努力的温馨色泽。

  这是陆、王自己的选择,也是这个家庭共同的选择——暂且舍弃小家。这是一个只顾小家者难以达到的,也是一个胸襟狭小、只顾私利的小人,无法品尝到的一种甘美。

  黄沙漫天谁怕?一心造弹卫国。看着前辈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从零到一造出国之重器;这段历史让我想到中美贸易战。半个世纪前的大物:原子弹,和现在的大物:芯片。“这个世界上,伞永远掌握在高个子手中”。

  我身为一传媒专业的学生,很难亲身造枪炮、做科研,在技术层面为国家大器、高精尖制造业做出贡献,但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坚守践行自己那份对中国共产党、国家的热忱。比起前辈让原子弹横空出世的惊天魄力,我们已然是站在巨人之肩做一切事的一代人。所以,无需害怕!

  星光不负追梦人 家国情怀心中存

  《横空出世》是根据我国研发原子弹的卓绝工程真实改编的,其中的主人公都能在历史长河中找到对应原型。转眼60逾载,这部影片在9月上旬在部分地区修复重映,这足矣说明伟大爱国精神的永不褪色和日久弥新。那份对国家深沉的爱、追求的坚守,是不能被时代大潮冲洗磨灭的。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就焕然一新了。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值此佳日,我国也开展了“七一勋章”评选颁授和全国“两优一先”评选表彰。这些爱国爱党的革命前辈,用他们的身体铸成了中国新的长城,用一腔热血和一生坚守,换来了五星红旗在世界版图上空的屹立飘摇。就像《横空出世》里的陆先达、冯石一样,他们各有志,而他们也有一个同样的梦:中华民族复兴梦。

  习主席对我们青年这样寄语:“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青年就像初生的太阳,有着无限的光与热。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梦等待去追、各自的路去走;我们每个人,更是为着让祖国更强这一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在罗布泊爆炸。这朵巨大的蘑菇云标志着这一国之重器的横空出世。其实,从来没有什么所谓的“横空出世”,是千千万万人的努力造就了毫不费力;是无数次的试错造就了最后万众瞩目的成功。历史是新闻的镜面,电影是现实的缩影,国家、个人同理。

  邓小平爷爷说:“如果六十年代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做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应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是一代代前辈的坚持,才有今日强大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重温这部影片,让我从中获得莫大鼓舞。星光不负追梦人,我更坚定相信,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有一个让人震撼的横空出世!

    荒漠。他们在内外皆无支援的艰苦条件下,为着同一个强国梦努力的故事。

作者:俞安琪 

稿件来源:网友投稿

编辑: 任宇 | 责任编辑:徐琼峰 | 监制:黄作敏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