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视

“瓯越思享+”美学堂第21期|古琴艺术与当代生活美学

  温州新闻网讯 (记者:温婉 视频:任宇 沈睿)古琴,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历经千年沧桑,传承至今。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艺术,一种美学生活方式。

  4月7日下午,温州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文广旅局、市文联等单位在市图书馆共同举办“瓯越思享+”美学堂第21期活动。 邀请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非遗古琴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杭州太音琴社社长陈成渤分享《古琴艺术与当代生活美学》,探索古琴艺术的深厚底蕴以及与当代生活美学的交融之美。

  古琴有“四美”,分别是器形之美、成人之美、传承之美和音韵之美。

  器形之美 山高水亦长

  “古琴形制上的名,是中国人历来追求天人合一、崇尚自然之美的一种物化表达。”

  古琴面板呈弧形,底板平直,象征着天圆地方;古琴一端较高,代表高山,中间用长长的琴弦,象征流水,显示了“山高水亦长”的自然大美境界,也是中国人“见山立志,见水生情”的审美境界。

  古琴的造型是以人体为蓝本,一张琴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体,有额,有颈,有项,有肩,有身,有腰,有尾,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是思想。指琴的制作也符合自然之数,并多用自然界的事物为其部件命名,如岳山、龙池、凤沼、雁足、天柱、地柱等。

  成人之美 修身且养性

  “古琴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修养的体现。”

  古琴的音律如水,细腻而悠长,能够温润心灵,使人放慢脚步,沉静心神。自古“君子无故不撤琴瑟”,几千年来,古琴都是音乐学习和修身养性的必备工具。

  其中, 古琴的震动频率影响人的身体震动频率,它能让人“慢”下来,对于当今快速的生活节奏而言,具有很大的调和作用。

陈成渤现场弹奏 与大家分享古琴琴韵

  传承之美 源远流长

  “因传承,有规矩。古琴在很早就有个人的演奏风格之别,到了唐代,更有明显的演奏风格区分。”

  南宋末年,在杭州(临安)产生了浙派古琴,该流派以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黄献、萧鸾等人为代表,一直到明代末年,传承有序。 这是古琴历史上的第一个古琴派别,对后世的古琴艺术影像极大。

  浙派以后,产生了虞山派、广陵派等古琴流派,古琴艺术百花齐放,在清代发展得多姿多彩。 

  音韵之美 绵长不绝

  古琴音域广,达到四个八度加。音色丰富,有泛音、按音、散音等音色其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故其余音绵长不绝,有绕梁之韵。

  从最早“诗三百,皆以弦歌之”,到逐步发展成一件独奏乐器,古琴表现力丰富,既可为人声伴奏,又可独立表现音乐。目前流传下来的琴曲有3000多首,涉及山水意趣、人文历史宗教思想等。

  活动最后,温州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王伽伽为陈成渤颁发“瓯越思享+”美学堂美育智囊团聘书。

稿件来源:温州新闻网

编辑: 许淑瑞 | 责任编辑:徐琼峰 | 监制:黄作敏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