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守尔·斯拉木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大学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一重要思想不仅对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发展和网络空间治理提出了具体要求,还强调了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及网络安全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在网络强国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国家安全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时代,信息化不仅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包括:技术先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确保网络技术的自主可控;产业发达——推进数字经济全面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攻防兼备——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具备强大的网络攻防能力;制网权尽在掌握——构建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确保网络空间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网络安全坚不可摧——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我国在新时代推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发展、网络安全保障、网络空间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第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5G网络,并加快6G网络的建设与部署,提升网络基础设施的覆盖和质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数字丝绸之路”的打造,推动跨境光缆和国际通信网络的建设,为全球网络互联互通贡献力量。
第二,自主创新能力。
5G技术应用持续领先,量子通信、超级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不断取得创新成果,国家科技实力明显提升。例如,京张高铁的智能化运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等都标志着中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第三,数字经济发展。
电子商务、数字金融、智能制造等领域蓬勃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第四,网络安全保障。
我国加强对网络安全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的实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第五,网络空间治理。
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中国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积极贡献智慧和方案,推动国际社会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的合作与共赢。
数字技术给未成年人带来网络安全挑战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未成年人作为网络的重要用户群体之一,也深受其影响。数字技术在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教育资源和娱乐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网络安全挑战。
一是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个体过度使用网络,导致其在学业、生活、社交等方面出现显著问题。未成年人因自控能力较弱,更容易在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方面形成依赖。网络游戏设计者通过各种机制(如任务奖励、等级提升等)吸引用户长时间在线,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难以自拔。网络成瘾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使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社交能力减弱等。
二是网络欺凌。网络欺凌是指通过网络对他人进行攻击、威胁、侮辱或骚扰的行为。这种现象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尤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辱骂性信息、恶意造谣、隐私泄露等形式。与传统的校园欺凌相比,网络欺凌具有隐蔽性强、传播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给受害者带来的伤害更加难以防范和治愈。网络欺凌不仅发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还出现在短信、电子邮件、在线游戏和各类聊天工具中。长期遭受网络欺凌的未成年人,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孤立感,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是不良信息的侵害。暴力、色情、赌博等不良信息通过广告、弹窗、链接等形式传播,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接触不良信息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可能导致其模仿不良行为、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甚至陷入犯罪活动。
四是隐私泄露。未成年人在网络活动中容易泄露个人信息,导致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绑架等犯罪活动。隐私泄露不仅对未成年人的个人安全构成威胁,还可能影响其家庭成员的安全。此外,一旦隐私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未成年人的生活可能因此陷入长期的困境,无法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五是电信网络诈骗。未成年人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较弱,容易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造成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例如,虚假中奖信息、虚假兼职广告等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未成年人因缺乏社会经验和防范意识,更容易上当受骗。
应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挑战策略
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需要通过法律法规建设、技术手段保护、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和社会共治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构建全方位保护体系。
第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履行社会责任,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明确规定网络欺凌、隐私泄露、不良信息传播等行为的法律责任,确保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应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建立健全举报和投诉机制,方便公众举报网络不良行为,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
第二,强化技术手段保护。
推动开发和应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技术手段。技术公司应研发和推广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专用软件,还可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发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智能教育平台,提供安全、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帮助家长和学校更好地指导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
第三,提升网络安全教育。
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对家长的网络安全知识培训,提升其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指导能力。教育部门可以制定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将其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系统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素养。学校应定期开展网络安全主题活动,提高全校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家长要关注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与其保持良好的沟通,还应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干预因网络问题导致的心理问题。
第四,加强心理健康辅导。
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和援助体系,帮助遭受网络欺凌和有网络成瘾等问题的未成年人获得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开展网络安全和心理健康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例如,学校和社区可以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第五,推动社会共治。
发挥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合力。鼓励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共同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政府可以建立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联盟,整合各方资源,协同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稿件来源:中国网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