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任务。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坚持以农立院,深植“三农”情怀,深耕“三农”产业,教科研人员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让科研项目为乡村产业赋能。农生学院科技特派员、社会实践队成员等头顶烈日,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带动鲜食玉米、瓯秀番茄、杨梅技术升级等一系列产业发展。在此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坚守岗位持续奋进的教职工,始终将乡村振兴和教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做到扎根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今天我们来看农生乡村振兴行榜样:蒋巧俊。
农产品贮运保鲜推动者
蒋巧俊,中共党员,农产品贮运保鲜及加工团队科研岗教师,自2019年起,他积极响应号召,勇担乡村振兴使命,派驻文成县珊溪镇科技特派员。主要从事杨梅、糯米山药等地方特色果蔬产地商品化处理及贮运保鲜工作,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助力农民富起来。
科技推广、服务乡村
他始终秉持着科技助农的初心,积极开展广泛的科技推广工作。自2015年起,他彰显党员本色、躬身基层送农技,主讲了超过40场次的杨梅(及糯米山药、其他果蔬)贮运保鲜等相关农民培训活动。在他的推广下,一系列先进的贮运保鲜技术得以在温州杨梅主产区广泛应用,服务对象遍布各个角落,惠及众多农民合作社,数量超过20家。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延长了果蔬的保鲜期,降低了损耗,还显著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产教融合、创新育人
他坚持产教融合育人才,基于产业化推广经验,创新性地提出杨梅预冷包装技术、耗材及设施整体服务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获得省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项、铜奖2项、省挑战杯三等奖1项。他注重专业研究,主持验收浙江省公益性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近10项,撰写标准3项。作为主持人获温州市农业丰收三等奖1项,主编教材3部。现主持地方产业研究院项目4项,科技特派员项目1项,环大罗山杨梅子项目1项。
技术服务、广受赞誉
他致力于搭建基于运销帮扶的地方特色果蔬(杨梅)的分拣包装及冷藏技术服务工作体系。从杨梅产地销售从业者、杨梅采收及分拣工、杨梅预冷包装加工商、杨梅物流从业者、杨梅产地加工从业者等5个工种进行技术指导,形成了涵盖6大工作领域的杨梅鲜果产业链——产地端采后贮运技术服务体系。其杨梅采后商品化及贮运保鲜技术服务已拓展至省内,辐射到全国。曾受邀参与青田、仙居等地的杨梅贮运保鲜技术服务,并在2023年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暨全国杨梅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
稿件来源: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