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州市区往机场方向驶去,在20多公里之外的龙湾区永兴街道永乐村下垟街,道路越来越窄。沿着地上的红黄蓝三色路面标线,可以拐进一座青砖白瓦、明黄亮眼的公益书屋:“文兰书院”。
这座静谧的书院获评温州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很难想象,在三四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带猪圈的破旧祖宅。
项目主设计师是90后温州女生项赛娜。当时,她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建筑系攻读硕士学位。百年前,梁思成、林徽因伉俪曾在这里就学。
在国外学成后,项赛娜归国投身旧建新改等项目。此前,文兰书院迎来第100期公益分享讲座。项赛娜回到这座外公的祖屋,接受温度新闻的专访。在这位文静温和、思路活跃的年轻女设计师身上,我们看到新一代温州人对乡情和故土的理解。
温州90后女生踏上建筑师之路
受访时,项赛娜一袭青蓝色连衣裙,妆容淡雅。柔声细语的她给人江南女子的温婉之感。
1993年,项赛娜出生在温州龙湾。自小,她随温商父母在杭州求学生活,高中独自赴美求学。选择大学专业时,她先后去了建筑事务所和科技公司实习“亲测”。
当步入建筑事务所时,全白的色系、空间的光感、开放的办公环境一下子戳中了项赛娜的内心。大学时,她入读伊利诺伊香槟大学建筑系。其间,她在西班牙交换学习了一年。在巴塞罗那,她被天才设计师安东尼奥·高迪的建筑“戳中”。
2017年,项赛娜在西班牙学习期间介绍期末设计报告
2017年本科毕业后,她在丹麦SHL建筑事务所上海办公室工作了一年。2018年,她选择辞职到宾大读研。项赛娜介绍,“高迪的建筑是丰富的,自由的,宾大一向鼓励这样的探索。”
提到宾大建筑系,不得不提到梁思成、林徽因伉俪。100年前,他们入读宾大。但限于女性身份,林徽因最终只拿到了美术系学位。今年的毕业典礼上,宾大为中国首位女性建筑师林徽因追授迟到的建筑学学位。和那时相比,项赛娜无疑是幸运的,2021年,她以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
在宾大求学时,项赛娜曾走进学校的一座小书店,发现里面有很多梁思成、林徽因的照片,一问才知道这里是两人的故居。她也了解到,林徽因在校时还曾担任建筑系的助教。“这是一项非常高的荣誉”。
“现在校园里,华人学生越来越多,女性学生也越来越多。”项赛娜就读时,建筑系主任是荷兰女学者温卡·杜伯尔丹(Winka Dubbeldam),而继任者是宾大首位华人女性建筑系主任胡如珊。在那场补授林徽因学位的毕业典礼上,胡如珊说:“林徽因是我站在这里的原因之一。”
聊到这位百年前的校友时,项赛娜有些眼眶泛红。“林徽因的墓碑上只有建筑师的前缀。”在那个年代,林徽因踏进了从未有中国女性踏足的建筑行业。即使在今天,女性建筑师在行业也常顶着“体能不够”“婚姻生育束缚”等质疑。随着扎哈·哈迪德等前辈的涌现,女性建筑师的声音在慢慢放大。
祖屋大改造:青砖灰瓦、设计明快
项赛娜介绍,在宾大内部的社交论坛有一项传统:分享通宵熬夜赶作业的照片。当年,宾大劝退林徽因的托词正是熬夜太辛苦,不适合女生。
2019年暑假起,在宾大的项赛娜熬夜除了赶作业,还有一项“特殊作业”。千里之外的故乡,外公外婆的祖宅要改建了。家人们把这个项目交给她“放手一试”。
因为疫情,项赛娜大多时候只能远程在线沟通。项目设计用时半年,建造用时一年半。文兰书院是一个体量比较“迷你”的项目,占地186平方米,和周边建筑的楼间距非常小。
受访当天,项赛娜在现场介绍了文兰书院的主要设计理念:新旧交融。灰砖青瓦、现代化坡屋顶及大胆的用色是建筑形态上的碰撞;景中图景是对中国园林借鉴手法的进一步探索;多尺度,互相交融的空间是对传续阅览室区块划分的重新定义。
步入文兰小院,首先会经过门前小院和一片草坪,保留了中国园林的“曲径通幽”之微妙。小院一角的芭蕉树三年间已经郁郁葱葱。
建筑外观保留了青砖灰瓦坡屋顶。“老房子屋顶拆下的瓦片都重新铺在新建筑之上。外公外婆看到这种延续,也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
文 项赛娜也有自己的坚持,外观上搭配了出挑的明黄色。“建设的时候也有反对的声音,老人家觉得这颜色太大胆了。”她笑着说,好在最后效果还是不错的,让大家眼前一亮。
步入院内,屋顶的层高错落,营造出一种空间的序列感。项赛娜在宾大学到的建筑理念,“这次真实做出来了。”
室内可见各种有童心的小细节,镂空的楼梯通往书院顶楼的一处小阁楼,方便孩子们“藏身”。一楼的阅览室打破常规的图书馆桌椅排列布局,变成一个公共大楼梯阅读空间,满足孩子“花式”读书姿势的同时,还能容纳50人讲座。
建筑不仅仅是看得见,也是摸得着,可以全身心感受的。为此,项赛娜尝试融入更有质感的新工艺和新材料。比如一楼入口处与外立面青砖对应的木块砖,这对本地施工团队而言太复杂了。好在,施工负责人非常愿意尝新。为此,包工头跑了很多次市场,选择各种材料,最终实现了设计效果的落地。
因为疫情、意见分歧等原因,项目一度停工。但正是亲人的充分信任,文兰书院最终面世。书院自2021年10月6日对外开放后,线下阅览人次累计达到2万余人次,线上讲座观看量突破4万人次。2022年,文兰书院获评温州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这里的成功改建还带动了街道周边的改造提升。
对于这个“亲生”的公益项目,项赛娜特别有感情。每次回家,她总会来这里看看。项目结束后,她还揽过了书院海报、Logo设计等工作。
游历在外,温州人的亲情特别浓厚
毕业时,“文兰书院”作品成为她的独家加分项。项赛娜顺利进入全球顶尖建筑事务所SOM,参与设计杭州西站最高塔楼、雄安中国中化总部等项目。
回国后,她加入大度建筑事务所,和友人一同投身城市更新等有温度的项目。眼下,她参与设计的一处安吉乡村会客厅已经进入施工的招投标阶段。这同样是一个旧车棚改建为展览型会客厅的项目。
虽然在外求学工作多年,项赛娜会说一口温州话。她笑言,“我的身份证还是温州老家的户口”。
每到春节、寒暑假、清明等节假日,项赛娜常随家人回温州探亲。“温州人的亲情特别浓厚,我来自一个大家庭”。项赛娜是家中三姐弟的长女,她的妈妈是家中四姐弟的长女。她和小舅舅方毅只相差了12岁,自小他们的感情就特别要好。儿时的一个暑假,读小学的她和读大学的小舅舅方毅一起在北京的培训机构补习英语。项赛娜回忆:“我爸为我们提供了补习费,那两个月,小舅舅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去上课,照顾我三餐,为我扎头发。”那时打下的英语基础,让项赛娜日后得以越走越远。
走过这么多的地方之后,项赛娜越发感到家乡是独特的,哪怕在异国他乡的街头,她有时冷不丁会听到家乡话。小时候她最喜欢回温乘坐人力三轮车,喜欢老家的街道,尺度感很特别。
在她看来,温州很有仪式感。过年的时候,大家一起聚餐,曾经的风俗和文化依然保留在生活中。而且家人之间特别团结。如今,项赛娜和家族中的第三代开始走上各行各业,兄弟姐妹们会相互抱团,鼎力支持。杭州亚运会,家族里出了两位火炬手,除了她的小舅舅方毅,还有她的妹妹项珍珍。“温州人亲情的纽带特别牢固”。
文兰书院的名字取自项赛娜外公外婆的名字,这座公益图书馆也凝聚了家族三代人的情感和传承。看着家乡的孩子们在这里安静阅读,打开视野,她感到特别欣慰,也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和父辈。
这些年,温州在发展的过程中,推倒重建了许多建筑,有了轻轨,拔地而起很多超高层建筑。其实在欧洲,很多百年历史的建筑仍在安然使用中,可以借鉴。“旧建新改可以是局部、针灸式的。”未来,项赛娜希望用所学为历史的建筑注入现代的肌理,打造更有温度和人情味的公共空间。
稿件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