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视

“瓯越思享+”第59期|文学与故乡
Set danmaku color
Set danmaku type
0:00 / 0:00
Speed
Loop
Show danmaku
Unlimited danmaku
Opacity for danmaku
0.5
0.75
Normal
1.25
1.5
2
[x]
Player version
Player FPS
Video type
Video url
Video resolution
Video duration
Video load failed

    3月4日上午,温州市委宣传部联合温州市委直属机关工委、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市文联等单位,在温州市图书馆举办“瓯越思享+”第59期活动。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报告文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黄传会以“文学与故乡”为主题,分享他与温州的故事,共同探讨故乡情结与文学创作的深刻内涵。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领导干部、市直机关干部代表、在温高校师生代表等180多人参与活动。

  物语深情,故土情长

  “我是一名温州‘乡下人’”出生在苍南的黄传会以一句诙谐质朴的自述开篇,将自己与故乡温州的记忆娓娓道来。

  福德湾老街、村口的古枫树、县前头麻心汤圆等,是他儿时心目中的“天堂”。年少时徒步未至的市区、入伍后的远行、母亲咬牙供八子女读书的坚韧,这些记忆深深烙印在黄传会的生命里。

  黄传会将乡愁拆解为“物”与“情”的交织。

  物,是苍南矾山的一草一木和山山水水;是螃蟹炒年糕和筒骨炖芋头的扑鼻香味;是乡音闽南话的夸张俚语。情,是吃面理发时家乡人默默买单的温情;是游子归乡时被一眼认出的熟稔。

  他笔下的苍南,是他与故乡最深厚的连接。三部报告文学作品,《中国一个县》记录着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县城的沸腾气象;《农民告县长》记录了新中国第一例“民告官”案,反映了底层百姓的执拗呐喊;《将才铁军——抗日名将朱程》纪念了家乡的英雄。

  “文学是宽泛的,文学关注人的心理。其独特之处在于不直接和我们的物质发生联系,而是和我们的精神生活、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灵连在一起。”

  黄传会坦言:“我觉得一个人这个一生可以去的地方很多很多,但可以回去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故乡。年轻的时候,你恨不得走遍天下;年老的时候,你只有回到你的故乡,只有故乡才是你回去的地方。”

  以行作笔,深耕热土

  “只有不断行走,才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只有不断行走,才能挖掘题材、遇见人物、发现细节。”黄传会结合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分享了他对“行走文学”的深刻理解。行走,让他深入了解了2015年中国海军也门撤侨行动,于是他写下了《大国行动:中国海军也门撤侨》中;行走,也让他见证了孙家栋60余年来为中国航天事业、空间事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于是他写下《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

  黄传会感慨地说,行走,不仅是身体上的移动,更是心灵上的探索。每一次行走,都是一次对人性、对社会的重新审视。他鼓励年轻作家们不要局限于书斋,而是要勇敢地走出去,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心灵感受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写出有温度、有力量的文字。

  “我的东西永远是采访来的,AI我不怕,因为那里面没有我采访的血肉。”他直言,写农民工,就去工地和宿舍蹲守;写快递小哥,掐准他们交接班的空隙约谈;写卖菜员,索性跟着收摊后的小贩回家。“如果觉得早上四点半嫌麻烦,那就永远掏不到真故事。”

  文化自信,声传四海

  “经济建设是一个地方的硬实力,文化建设是软实力,我希望看到更多的温州文化名片,”黄传会对故乡承载的文化充满自信,他认为,温州南戏、苍南布袋戏、矾山矿业遗址等是温州城市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这些文化瑰宝不仅是温州的骄傲,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挖掘和传播这些文化资源,温州的文化名片将更加响亮,让世界看到温州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

  活动由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曾伟主持,他在活动最后用“情怀”“执著”“乐观”“期许”4个关键词表达了对黄传会老师身上体现出来的情真意切、真情实在品质的敬仰,以及拳拳之心、时时不忘反哺家乡的感谢!(记者:温婉 实习生:袁森凯 缪鑫巧)

稿件来源:温州新闻网

编辑: 赵乐韵 | 责任编辑:徐琼峰 | 监制:黄作敏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