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
到初中生该不该用AI的探讨
从DeepSeek深度求索的全面应用
到2025春晚的人形机器人扭秧歌
AI如破竹之势
全面浸润到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
温州市鹿城区白鹿外国语学校学生以一场AI演讲赛
发出青春宣言
他们用一个个诘问
冲破思想束缚
他们用一幅幅应用场景
探索无限可能
近日,温州市鹿城区白鹿外国语学校举办“我的青少年宣言”AI少年主题演讲赛,数十名白鹿学子站上演讲台,分享DeepSeek给初中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七(5)班林感以“与AI共舞时 请别弄丢星图的温度”为题夺得魁首,他分享了在科技便利与AI盲区中自己的三个核心宣言:觉醒,做“不完美”数据的守护者;承诺,当科技世界的“白鹿使者”;野心,在元宇宙栽种现实之花。
与AI共舞时
请别弄丢星图的温度
七(5)班 林感
传说中指引温州城的白鹿,此刻正在数字森林中奔跑。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七(5)班的林感,我演讲的主题是《与AI共舞时 请别弄丢星图的温度》。
当我的学习软件每天推送三份学习计划时,当AI老师能解出我所有错题,我突然想问:在算法为我们画出完美人生路径时,我们是否正在忘记如何像白鹿一样,用蹄印丈量属于自己的山川?接下来我为大家分享我的三大核心宣言。
第一份觉醒:做"不完美数据"的守护者
我们这一代被称为“数字原住民”,但我不想活成云端的数据标本。当智能系统说“根据10万份作文大数据,你应该这样写演讲稿”,我偏要在段首画一只奔跑的白鹿;当AI绘画能1秒生成梵高风格,我仍要用铅笔在草稿本涂抹歪斜的月亮。同学们,那些无法被量化的笨拙尝试,才是人类文明的源代码。
第二份承诺:当科技世界的"白鹿使者"
在玩AI翻译器时,我发现机器能准确翻译"白鹿"的单词,却读不懂温州人说起白鹿时眼里的光。这让我想起疫情期间志愿者用多国语言帮助外国旅客,那些带着体温的声音,是再智能的语音包也无法替代的。让我们成为这样的人:既会用Python处理数据,更会用眼睛读懂奶奶手机屏幕上的犹豫。
第三份野心:在元宇宙栽种自由之花
想起六年级上课外编程课时,我偷偷修改了机器人代码——让本该精准抓取奖杯的机械臂,多转了半圈跳了段街舞。老师却为这个“错误”鼓掌:“这才是人类该给AI的彩蛋。”是的,我们可以用VR眼镜漫游星际,但更要保持赤脚踩在九山公园鹅卵石上的痛感;能调用全球知识库,但不忘在南塘街听卖橘阿婆讲方言故事。
是的,我们可以只需扫一扫就能解答所有疑问的时代,我们仍需保持对星空的好奇和提问;当智能手表提醒我们分秒必争时,也要记得像白鹿穿越森林般,偶尔停下脚步,去感受数字世界中的真实芬芳。我的青春誓言如此简单明了:在算法洪流中坚守自我,成为智能时代中最“不智能”的守望者——因为那些无法被量化计算的热忱与笨拙,正是点亮未来的光芒。
谢谢大家!
智能时代我的青少年宣言
七(7)班 单诗涵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七7班的单诗涵!今天,我站在这里,心中满是对所处时代的惊叹与思考。我们正站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之巅,科技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重塑世界,身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肩负着独特使命,在此,我要郑重发出属于我们的时代宣言。
智能时代,是机遇的盛宴。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概念,如今已深度融入生活。智能助手能瞬间解答疑惑,在线课程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智能交通让出行更加高效。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无需等待,便能尽情拥抱前沿科技带来的便捷与可能。这是一个创新没有边界的时代,每一次灵感的闪现,都可能借助智能工具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智能时代的浪潮下,并非只有阳光与鲜花。信息爆炸让虚假信息、不良内容充斥网络,侵蚀着我们的思想;过度依赖智能设备,部分人变得思维懒惰、社交能力退化,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面对这些挑战,我们绝不能退缩,身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肩负着在智能时代中破局前行、引领未来的重任!
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我们要做坚定的思想掌舵者。学会批判性思考,不盲目跟风,不被虚假信息左右。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观点,用知识武装头脑,以理性分析判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正确的价值观在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智慧的光芒。
我们要成为积极的创新开拓者。智能时代为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突破。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勇于尝试新事物,敢于挑战传统思维。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当中就会有人创造出改变世界的新技术、新应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添砖加瓦。
同时,我们更要做温暖的人文守护者。无论科技如何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人文关怀永远不可或缺。智能设备只是工具,不能替代面对面的沟通、心与心的交融。我们要在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中找到平衡,关心身边的人,参与社会公益,用爱与责任传递温暖,让人文之光在智能时代熠熠生辉。
同学们,智能时代的画卷已经展开,我们是执笔者,也是绘梦人。让我们以知识为笔,以勇气为墨,在时代的画布上书写属于青少年的壮丽篇章。我们坚信,凭借不懈的努力与担当,定能在智能时代的浪潮中,驶向光明的未来!
谢谢大家!
《寻找AI的百个盲区:那些代码照不亮的角落》
——给同龄人的AI时代思考
七(7)班 欧欣雅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我是来自七(7)班的欧欣雅,
当AI能在0.3秒生成高考满分作文时,我们为什么还要熬夜改稿到凌晨三点?同学们,请看向你的草稿纸-那些被反复划掉的句子、潦草的字迹,甚至不小心滴落的泪痕,正是AI永远无法复制的“人类密码”。
此刻,DeepSeek的服务器正在飞速运转,但它永远回答不了:
·为什么我们会在深夜台灯下删改第十遍演讲稿,只为让某个比喻更贴近心跳的温度?
·为什么面对汶川地震的史料,AI能精准分析伤亡数据,而我们读到老师用脊梁为学生撑起生命空间时,依然会喉头哽咽?
这些“不完美却滚烫”的瞬间,构成了AI的百大盲区,也让我们看清:在代码统治效率的时代,人性的笨拙与执着,才是文明真正的坐标。
【盲区1:情感温度计失灵】
AI能写出工整的情书,却读不懂妈妈藏在蛋炒饭里的爱。
就像 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团队再强大的算法,也模拟不出考场失利时,朋友默默递来纸巾的默契。ChatGPT可以生成慰问短信,但它永远不懂汶川地震中,老师用脊梁为学生撑起生命空间的抉择--那是血肉之躯写就的人性史诗。
【盲区2:道德迷宫里的萤火虫】
AI能算出最优交通方案,却解不开“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千古命题,当自动驾驶面临“保乘客还是护行人”的伦理困境时,AI只能输出概率,而人类会因这份挣扎更显珍贵就像校园里值日生主动留下打扫的善意,永远无法被量化。
【盲区3:文化基因的密码本】
AI 能翻译百种语言,却读不懂外婆澎湖湾的童谣。当算法解析“妈妈的味道”时,只会输出菜谱参数,而我们想起的,是考砸那天厨房飘来的红烧肉焦香——那是用岁月文火慢炖的人生况味。就像春节AI祝福再精美,也替代不了全家包饺子时,面粉沾在奶奶皱纹里的温暖画面。
【结语:做AI时代的“破壁者”】
同学们,AI越是强大,越凸显我们的不可替代:
·在算法停步处追问:为什么《泰坦尼克号》能让不同肤色的人共同流泪?
·在代码终结处创造:用社团活动策划书里的涂鸦灵感,打败AI生成的“完美方案”。
当我们守护这些盲区,就是在未来世界的蓝图上,写下最骄傲的注解-“此处唯有人性之光”。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稿件来源:温州市鹿城区白鹿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