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新闻网讯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纽带凝聚师生力量,一批批骨干教师在助力乡村共富的实践中彰显责任担当。在党员教师蒋巧俊老师的带领下,一批师生积极投身文成县南田水果产业一线,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帮扶与成果展示活动。
教研双驱,构建杨梅产业服务体系
蒋巧俊老师作为杨梅产业领域的资深专家,多年来扎根教学与科研实践一线,致力于杨梅产后技术服务体系的研究与推广。他带领学生团队深入基层,与农户促膝长谈,精准把握从业者技术能力的差异与需求分层特征。基于扎实的调研成果,团队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杨梅产后技术服务体系,涵盖分拣包装、预冷冷藏、加工及营销帮扶等关键环节。
在分拣包装环节,引入先进智能分拣设备,依据杨梅大小、色泽、糖度等指标精准分级,大大提高了分拣效率和产品质量。预冷冷藏方面,研发新型技术和设备,有效延长了杨梅的保鲜期,降低了损耗率。营销帮扶上,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为农户提供精准的市场信息和营销策略,助力杨梅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这一体系为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了技术根基,也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创新树立了典范。
专创一体,师生创新成果斐然
在蒋巧俊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近3年来,严艺等学生组成团队,累计30余名,紧密围绕温州杨梅产业,持续完善并实践杨梅采后技术服务体系。他们不辞辛劳,开展多轮实地调研,足迹遍布杨梅种植基地、加工企业与销售市场,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还催生多项创新成果。带领学生多次获得省级及以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赛项5项,团队自主研发的杨梅保鲜包装材料大放异彩,其出色的透气性与保湿性,为杨梅保鲜保驾护航,有效维持了杨梅的新鲜度和口感。
拓展平台,助力地方“梅农”共富
各类展销会上,蒋巧俊老师以专家身份深度参与杨梅评比活动。凭借深厚专业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他为杨梅品质评定给出权威意见。温科院“梅”你不行工作室及学校志愿者团队承担起评比活动的分类、展示及投票数据统计、同时也开展技术服务,吸引众多杨梅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业公司关注。
学院通过“成果展演+专家问诊+实地观摩”三位一体模式,为师生搭建起展示技术成果、交流经验的平台,也为杨梅经营主体们提供了学习契机。助力地方“梅农”共富,农生学院一直坚持“农科教一体,产学研融合”的发展思路,坚持党建业务“双融共促” 同向发力引领共富,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能带富”的乡村共富“新农人”。未来,农生学院师生将以“科技铁军”之姿,化身乡村共富“新农人”绘制产业振兴新图景,书写“科技兴农、共同富裕”的时代答卷。
稿件来源:温州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