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奇迹,一场国内罕见的“心脏修补术”将72岁的阿婆从生死线上救了回来。
生死时速 放弃假期火速集结
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紧急展开。72岁的吴阿婆因突发心肌梗死,病情危重,从外院紧急转入。入院时,她已意识模糊,出现严重心源性休克、多脏器衰竭,生命体征持续恶化,命悬一线。
经紧急检查,医疗团队迅速锁定了病因:被称为“心门”的心脏二尖瓣出现严重问题。温医大附一院心内科主任周浩解释道:“患者的二尖瓣存在重度关闭不全,后叶广泛脱垂(脱垂宽度大于20mm),同时伴有乳头肌断裂,导致极重度血液反流。”这扇“心门”的损毁,随时可能夺走她的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医院火速启动应急机制,紧急召回正在休假的各学科专家。心脏内、外科,重症医学、麻醉、超声等多学科团队火速集结会诊。
挑战“死亡陷阱”高精微创修复“心门
为稳住岌岌可危的生命体征,救治团队果断为吴阿婆启用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生命支持系统,这也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急性心梗后乳头肌断裂合并重度反流,堪称“死亡陷阱”,必须立即手术。然而,患者处于心梗急性期,传统开胸手术风险极高。周浩教授领衔的结构性心脏病团队评估后,果断决定采用尖端微创技术——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为吴阿婆争取生机。
医院供图
“这是一种在心脏内部进行的微创修复,无需开胸。”周浩教授解释道,只需在患者腹股沟处切开一个不足1厘米的小口,将细长导管沿血管精准送入心脏。在食道超声的精准引导下,手术团队成功植入一枚 XT 和一枚 XTW 夹子,像“订书机”一样将瓣膜夹住,完成病变瓣膜的修复。在心脏内部进行如此精细的操作,难度好比“针尖上跳舞”,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参与手术的陈长曦医生表示,患者心脏脆弱、病变复杂,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为确保最佳预后,专家组制定了“先保命、后提质”两步策略。经过两次手术后,这场与死神的赛跑最终获胜!吴阿婆的心脏功能显著改善,二尖瓣反流基本消失。
感恩重生 家属送上鲜花锦旗
“当时以为没救了,又是假期,真怕找不到医生……”吴阿婆儿子黄国相回忆送医时的绝望。让他和家人无比感动的是,众多医生放弃休假,火速投入抢救。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与康复,吴阿婆终于在家人的陪伴下顺利出院。
7月1日上午,在病房门口,黄国相难掩激动与感激,将一面写着“妙手回春施仁术 重生患者铭深恩”的锦旗和鲜花,郑重地送到周浩教授及团队手中。“真的非常感谢周医生团队,给了我母亲重生的机会!”
据了解,此次成功实施的高难度微创“心脏修补术”,此前国内仅有一例成功报道。此次救治的成功,体现了温医大附一院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的高超技术与强大实力,也为同类复杂病例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
稿件来源:温度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