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关键词
核心提示:
关键词:重要任务
四大任务分别有哪些?
(一)建设民营经济两岸合作新高地
1.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承接台湾对大陆产业转移,重点在信息产业、金融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业、时尚产业、文化产业、健康养生产业、休闲旅游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开展对台合作。现代服务业合作方面,依托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开展金融服务对台合作;建设两岸跨境电子商务园,构建两岸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台湾名品集散中心,发展两岸小额贸易;开发台湾游客来温州短期休假旅游等产品。先进制造业合作方面,引进台湾高科技龙头企业,着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两岸时尚智造示范园,开展轻工产品时尚十二级、个性订制、品牌运营等合作;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开展两岸“互联网+”应用合作,引入台湾光电产业,建设苍南台商小镇;深化产学研合作,探索两岸共建科技孵化器。现代农业合作方面,在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建设两岸现代农林牧渔业合作基地和农业良种引进基地;设立台湾农产品展销中心,引进台资合作建立台湾农产品集散物流中心;鼓励台资企业投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时尚创意农业等。
2.加强两岸民营经济在海、空、港领域建设和运营合作。发展台湾海峡北线滚装轮渡运输、集装箱班轮航线、散杂货不定期航线和两岸客运直航邮轮,支持温州试点开展对台海运快件业务。鼓励台湾船运公司在温州设立分支机构,吸引台资企业来温州从事设立船坞、两岸间和国际航线集装箱运输服务、货物仓储、国际船舶管理等业务。支持温州在条件成熟时设立综合保税区,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争取设立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免税市场。支持温州-福州-厦门沿线及温州-丽水-衢州-上饶发展轴区域转关机制建设。研究促进温州居民赴港澳台地区旅游便利化。支持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引入基地航空公司,提高至台北桃园、松山机场航班密度,增开至台中等新航线。
3.创新两岸民营企业合作机制与模式。支持两岸民营中小企业多种方式的技术联合、融资合作、市场联盟等创新,探索互利共赢的生产、品牌、技术协作模式。鼓励发展和建设两岸众创空间联盟,为两岸中小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开放式综合服务。建设温州台湾中小企业合作园、台湾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开展与台湾有影响力的商会、协会组织、科技园区合作,寻求互补共赢的合作领域,建立交流合作长效机制。支持台湾著名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机构、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在温州设立独立法人研发机构或科研分支机构。支持选派人才赴台湾学习交流,鼓励台湾科技人员在温州申请国内外专利。推进在大陆毕业的台湾籍学生及取得大陆认可学历的台湾居民到温州事业单位就业试点。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支持温州民营企业联合台湾相关企业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设立境外产业园区或经贸合作园区,支持有实力的园区列入国家级园区;近期重点建设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越南龙江工业园以及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塞尔维亚商贸物流园等,并向东盟、中东欧国家拓展。鼓励温州民间资本联合台湾财团资本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二)建设民间资本市场准入先行区
1.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制订温州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完善民办教育综合改革配套政策,进一步破除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改革领域,加大对非学历教育机构、学前教育机构的改革力度。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制订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办法,促进民办学校自主发展。开展两岸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交流合作,吸引台湾优质教育集团和台资投资办学,创新民办教育办学模式。
2.推进社会力量办医改革试点。争取温州升级为国家社会办医综合改革示范区。探索破除制约民办医疗机构发展瓶颈,加大人才流动、用地供给、资产权属、财政扶持等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社会资本办医市场机制,培育医疗服务市场。探索医疗领域资本市场运作模式。深化民办医院的商业模式转型。鼓励社会资金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构建健康服务产业平台,引进台湾优质医疗资源,全方位放开医疗健康市场,延伸医疗产业链。建立并完善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依法规范民办医院从业行为。
3.推进两岸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完善激励政策,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从事养老服务事业,促进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社区化发展。鼓励台湾养老服务机构参与现有养老服务基地的管理与运营。培育若干家养老服务龙头企业并集群化发展。建设两岸养老服务产业合作开发示范基地以及康复辅具、日用保健、食品服饰等老年用品和服务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两岸老年休闲旅游和养生目的地。
4.推进两岸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鼓励两岸民间资本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温州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保障性住房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支持引导两岸民间资本参与温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性引导基金作用,建设多元、长期、高效的私募投资通道;发挥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作用,引导民间资本与基础设施等项目对接。
(三)建设民间金融综合改革试验田
1.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动民间小资本与大项目、大产业有效对接,银行资本与小微企业对接,各类资本与经济转型升级对接。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支持开展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试点,引导符合条件的民间资金通过参股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以服务中小民营企业为重点,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试点推出利率市场化产品。建立由政府、保险公司和银行共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机制。推动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企业联合抱团互助增信机制;鼓励社会征信机构探索与台湾开展征信系统建设合作。
2.推进两岸共同开展金融创新。加强温州和台湾在科技金融领域合作,共同发起运作创业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等,为温州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台湾企业在温州创新创业服务。鼓励温州和台湾两地银行开展互设互投,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下支持符合条件的台湾金融机构在温州设立合资证券、基金公司。争取国家支持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大陆证券业逐步扩大对台资开放的过程中先行先试。鼓励两岸民间资本投资入股金融机构,支持温州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加快跨区域经营步伐。争取国家支持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内的台商投资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争取国家支持浙江省内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外币代兑机构、外汇特许经营机构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内实现新台币现钞兑换业务。
3.打造社区金融服务体系。以温州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等地方小型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为主体,打造社区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温州银行有序设立社区支行。加强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建设,开展农村保险互助社试点。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发行优先股试点,鼓励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以优先股、债转股等形式投资实体企业。
4.推进互联网金融创新。探索专业化互联网机构与新型金融组织结合,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支持温州非金融机构依法依规提供支付服务。支持互联网支付、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健康发展,推动温州中小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创新性业务平台建设。与台湾金融、保险、互联网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合作。支持温州股权交易中心发展“温创板”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平台。
5.推进民间金融规范化、阳光化。深化实施《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及其细则,加强民间融资行为和资金运行的管理、检测。推动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支持第三方征信服务机构独立开展业务。探索建立经济金融数据共享平台,完善“温州指数”发布机制,建立民间融资价格预报系统,拓展两岸民间借贷利率等信息共享,提升指数应用价值。
(四)建设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新环境
1.优化政府服务环境。推进温州市“五张清单一张网”(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责任清单、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清单、政府服务网)建设,加大简政放权,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逐步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加大只是产权保护力度,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提升口岸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区域大通关机制建设;健全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位一体”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支持设立温州市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园区或对台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合作区。
2.完善城市服务环境。按照生态型、智慧型、时尚型大都市发展总体框架,加快推进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编制实施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建设生态城市。支持温州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发展模式创新。实施“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深化“三改一拆”(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建设美丽浙南水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温州沿海发展区,实施瓯(江)飞(云江)一期、浅滩二期等重点围(填)海工程;积极引导民资、台资参与开发洞头风能、苍南核电、瓯(江)飞(云江)潮汐能等新能源。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建设中石化温州LNG项目,加快推进甬台温天然气输气干线工程、金丽温天然气输气干线工程建设。
3.夯实人力资源保障。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和集聚,创新以居住管理为核心的人口管理模式,逐步消除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探索建立适应市场化要求的人才配置体制,完善人才信息共享机制,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开展人才要素两岸合作,支持在温州从业的台湾地区居民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考试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建立与在台的温籍人才联络机制。加大对高等学校及中职学校的建设力度,重点建好温州肯恩大学以及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滨海职教中心、温州技师学院等。
4.推进内外温商互动。将“温州人经济”与“温州经济”有机结合,放大温州民营经济改革效果。推进高端项目回归、总部回归、资本回归、贸易回归、人才回归,建设世界温州人家园、温商总部大厦、总部经济园等项目。深入实施“百名领头雁工程”,发挥温商大企业大项目引领作用。搭建温州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打造世界温州人“云社区”。发挥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异地温州商会、温州侨团等纽带作用,强化与在外“温二代”联系。支持和鼓励两岸民间及企业层面的投资考察、交流合作,实施“以温商招台商、以台商招台商”。
本文转自:温州网